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张新生副主任在17届上海CBE新闻发布会上致辞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于上海整个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早在2004年,胡锦涛总书记到上海视察工作时就特别强调,上海要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近期,国务院又专门出台了《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 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为上海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日前,在由复旦大学服务营销与服务管理中心和美国亚利桑 那州立大学服务制胜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2009上海服务论坛"上,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张新生如是说。总的来看,近年来上海服务业发展实现较大的飞跃,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与国际大都市相比,上海服务业的总体规模还比较小,产业集聚度偏低,资源配置功能比较弱,产业结构还要进一步优化。如今,上海服务业的发展面临一个新的机遇期,国家对于上海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期望和要求也将成为上海服务业发展一个强大的动力。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有效促进上海服务业的国际化,市场专业化的发展。上海服务业发展的前景非常广阔,任重道远 。
上海服务业总体呈持续健康态势
记者:本世纪初开始,上海提出在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同时推进结构调整,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经过这些年的努力,上海服务业的大致发展情况如何?特别是在金融服务与航运服务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
张新生:近年来上海服务业总体呈现出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服务业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升,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贡献度不断增强,对外开放程度日益提高,空间布局也逐步趋向优化,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正逐步形成。
首先,服务业的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350.4亿元,是2000年2486.9亿元的近3倍,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服务 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3%。随着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落实,今年一季度,服务业增速进一步提高到13.1%。2008年服务业占上海市GDP比重达到 53.7%,比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体现。
其次,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新成就。2008年,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442.6亿元,比上年增长15%,占服务业比重的19.6%。金融机构加快集聚,去年新增各类金融机构82家,使全市各类金融机构达到689家。
再次,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2008年,全市货物运输总量8.2亿吨,同比增长4.7%;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5.8亿吨,比上年增长3.6%,连续四年保持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2800万国际标准箱,比上年增长7.1%,仅次于新加坡居世界第二位。
此外,扩大消费成效明显,市场消费呈现繁荣态势;信息服务、文化、旅游业等加快发展;除此之外,我国加入WTO以后,上海服务业对外开放度不断加深,现代服务业载体加快建设。
总的来看,近年来上海服务业发展实现较大的飞跃,但是同时我们也看到,与国际大都市相比,上海服务业的总体规模还比较小,产业集聚度偏低,资源配置功能比较弱,产业结构还要进一步优化。
记者:可否谈谈上海发展服务业的总体目标和重点领域?
张新生:上海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01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5%左右"。围绕这一总体目标,上海将根据建设"四个中 心"和国际化大都市的要求,抓住新一轮国际服务业转移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战略机遇,发挥浦东综合配套改革先试先行效应,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以扩大规模,优化结构;提升能级,增强辐射;内外联动,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共同推动,着力营造和优化服务业发展政策和制度环境,增强城市的综合服务功 能。加快构建与以服务经济为主的新型产业体系,提升上海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重点领域包括几个方面,第一,加快发展服务业战略行 业,包括金融服务业与航运服务业;第二,扶持壮大服务业的重点行业,如商贸业、信息服务业以及现代物流业;第三,要培育发展服务业的新兴行业,包括会展旅 游业、文化创意产业、专业服务业以及与制造业密切相关的生产力工业;第四,稳定提升民生性的服务行业,如餐饮、理发、沐浴、维修服务、家政服务、人才培 训、体育医疗保健服务等。
建设聚集区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
记者:针对金融服务业与航运服务业,分别将以什么为抓手,提高服务质量?
张新生:一是以资源集聚和金融创新为抓手,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按照国家金融改革开放的总体部署,以金融要素市场体系建设为核心、以金融改革开放创新的 先试先行和营造良好金融发展环境为重点,不断推进金融服务业发展,尽快形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加强金融市场体系 建设,丰富金融产品市场工具,基本形成适合国内外投资者共同参与的、具有较高国际化程度的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