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10年,对我们日化行业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我们知道了国外的检测标准是什么样的,我们打开国门看到了更多国外先进的技术、产品、营销方式。未来,我们的目标是让更多的外国消费者认可中国产品。”郁美净集团进出口对外经济贸易主任吴建民说。在郁美净工作20年,他比其他人更清楚本土日化行业的出国之路走得多艰难。
卖给华人就算出口?
吴建民学的是法语专业,他说自己从开始工作就一直和外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81年大学毕业到国外工作了10年,除了吃的是牛奶面包”,他并没有觉得国外的生活有什么不一样,这样到了1991年,他回国到郁美净工作,从此与本土日化行业结下不解之缘。
“当时的郁美净,年销售额在4200万元。”郁美净靠儿童霜填补了中国儿童护肤用品的空白,其单一产品销量一直居全国同类产品首位。“当时的郁美净产品不愁卖,我们也从没有想到过要将产品卖出国门。”
1999年,对于吴建民来说,是个转折点。“我作为郁美净科协的负责人,和领导到美国考察。”吴建民说,“当时我们带了一批郁美净的产品作为礼品,没想到在华人圈里大受欢迎。‘北有郁美净、南有美加净’这句话在华人圈里非常有名。”当时,吴建民认为,自己打开了海外市场,而且还打出了“郁美净”的品牌,对于未来的发展,他有着无数的想法和抱负。
入世竞争中求生存
“入世之前,北京的商场中,大概只有燕莎卖进口化妆品。价格特别的贵,基本没有人问津。”当时进口化妆品税是280%。吴建民说,因为经常出国,所以经常给朋友从国外带回化妆品,自己还给厂里带了些样品研究,其实日化行业门槛并不高,“技术是一点就透的。”
无奈的是,郁美净有优质的产品却没有销售的渠道。入世之初,进口化妆品因为关税下调,大量的进口到中国,很快就占据了主流的消费市场。2001年,全年化妆品的销售额就超过了400亿元,而其中,国际知名的化妆品牌销售额已经占到全国总销售额的40%以上。很多国内企业在这期间通过合资、出售等方式走出了国门。
面对着庞大的外来竞争力量,吴建民和郁美净都有些“发蒙”。除了价格的下调,国际品牌的宣传、形象、品牌内涵,好像一夜之间被国内消费者所认同。相反,产品“一成不变”的郁美净却被逐渐挤出了主流商场,只能在二三线城市以及超市柜台上占有一隅之地。走“低端化”的策略,成为了郁美净不得不做的选择。
“刚入世的时候,对我来说,还是在学习的阶段,学习政策,寻找销售渠道。而国外的大企业却已经万事俱备,当时我们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吴建民说。这是前期必不可少的“学费”。之后的一段时间,吴建民从申请FDA认证开始,不断摸索着,前进着。
挑战中蕴藏机会
这些年来跨国日化巨头在中国市场不断“低端化”的策略让吴建民有了一个新的思路:“把郁美净做到高端市场”。品牌背后是文化,只有给品牌注入了文化基因,才有可能构筑起所谓的壁垒,其他企业才会难以模仿。不可否认,这是一个高利润率,同时对品牌高度依赖的行业。
对于郁美净这样的本土企业来说,如何能够在这一点上同跨国公司形成差异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而吴建民想到了在儿童霜的基础上改良,从鲜奶概念上做文章。
在南京的一次APEK贸易洽谈会上,我和一家法国企业的负责人发生了冲突,而也恰恰是这次冲突,为我带来了一笔大生意。
“当时我们刚刚提出走高端产品路线,因为渗透人体皮肤最好的两种材料,一个是蜂蜡,另一个就是鲜奶。我们选择了刺激性小的鲜奶系列。”吴建民带着这个产品坐飞机到了南京,就是为了给它寻找海外客户。“那位女士是一家日化企业的老板,法国人,她自己就是生化方面的博士。”吴建民回忆说,“开始的时候,她对我们的品牌完全陌生并且很不屑。因为她的母语是法语,所以不愿意与我们带去的英语翻译交流,并且认为我们和她谈日化产品是在班门弄斧,耽误她的时间。”吴建民并没有选择拂袖而去,而是用流利的法语和她进行交流,这位女士先是感到好奇,她没有想到中方代表居然有一位精通法语的负责人。而在她听过吴建民对于产品的详细解读后,她感到震惊,并且当场签下了价值5万美金的订单。
“洋企业的优势在于西医似的分解式。而我们的优势在于对于大自然纯天然产品的使用,我们强调复方,日化产品要做好也要形神兼备。”吴建民说,为了这单出口生意,他绞尽了脑汁。“在国外也看到过一些国产商品,当时的想法就是土,真土。”吴建民说,从本质看,国内护肤品的品质并不亚于国际大牌,但是其“神”上却相差甚远。
积蓄力量把店开到香榭丽大街
郁美净确立了以“物美价廉”、“薄利多销”来占领市场的思路。近三十年来,郁美净坚持以“同质价廉、同价优质”为原则让利于消费者,让消费者用最少的投入买到性能价格比最好的产品。
在成绩面前,郁美净集团瞄准更高目标,争创亚洲同类产品第一,把“郁美净”打造成为世界名牌。目前,集团正在加快结构调整、开发新品,多方位建立销售网络。并借助南开大学等高校的科研实力,积极“引智”,通过提高产品竞争力与国际市场实现全面接轨。作为把郁美净集团建成中国北方最大化妆品科研和生产基地的第一步,集团组建了两个分公司,首先实现了产品包装与灌装的对接。
这一切对于吴建民来说都是新的契机。“我们销售的是护肤品,而不是普通的化妆品。”吴建民认为,护肤品是比化妆品更为高端的概念。他说自己正在积蓄力量,等待着集团更加高品质的产品开发出来。并且,这段时间也是他自己的另一次学习期,日化行业在不断的发展进步,想要全面打开国际市场仅仅靠“一瓶鲜奶”已经远远不够了。未来,吴建民的目标是将郁美净的专卖店开到法国香榭丽大街上,和国际知名品牌平起平坐。
如今,郁美净产品已经打入美国、加拿大、法国、俄罗斯、阿根廷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现在我们的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了5亿元。”吴建民自豪地说。
入世十年大事记
2003年
2003年12月11日,全球最大的化妆品集团欧莱雅在北京宣布收购“小护士”,这是欧莱雅集团作为世界第一大化妆品公司在中国的首次收购行为。欧莱雅集团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欧文中先生在评价此次收购时说:“收购‘小护士’品牌为欧莱雅集团加快在中国市场的业绩增长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机遇,这是欧莱雅集团在中国发展所迈出的重要一步。对欧莱雅集团而言,中国是一个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市场。”
2004年
2004年,花王(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成立,并正式落户上海紫竹科学园区。进一步加速了花王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
2006年
2006年11月,纳爱斯通过全资收购英属中狮公司旗下奥妮集团(香港)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一举获得“奥妮”、“100年润发”、“西亚斯”等系列注册商标的合法独占使用权。2007年初,纳爱斯利用香港奥妮原有的产品、渠道及部分团队,在内地重新启动销售。
2007年
2007年3月,著名民族品牌大宝在北京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随即被强生收购。
2008年
2008年7月30日,美国强生公司旗下强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宣布,已完成收购北京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的交易,收购事项已经获得了所有相关政府部门的批准,大宝化妆品有限公司成为强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2011年
2011年4月8日,法国香水巨头科蒂集团证实,已与中国本土品牌丁家宜达成股份购买协议,将获得丁家宜的大多数股份。而丁家宜也并非第一个被科蒂收购的本土品牌。1996年,科蒂集团的美国公司与羽西化妆品公司开展合作,在上海浦东投资建厂,直至2004年1月,法国欧莱雅集团收购羽西品牌,科蒂基本退出中国市场。2004年,上海家化还曾全权接手了科蒂旗下阿迪达斯个人护理用品及香水在内地的销售。不过,知情人士透露,鉴于中国市场的巨大,科蒂又开始重新寻找在中国的机会。在得知丁家宜欲出售的消息后,双方一拍即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