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专访郭美美,让原本渐欲消退的全民“骂红娘”波澜再掀第二次浪潮。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尽管事件的焦点演员是郭美美,但两次浪潮袭击的对象却是她的幕后机关和前台人物:红十字会及经济学家郎咸平。对这种“偏离靶心”的舆论现象,一位网友做了个比喻:大街上出现一只臭气熏天的癞皮狗不足气愤,可气的是放出那只癞狗和为那臭狗遮掩说话的人。
节目播出后,一向树敌无数的郎大师瞬间被加倍的淹没在千夫所指的漩涡中。关注郎先生的朋友们不免担心,估量这回够他喝一壶的。但杂家以为,恐怕最大的看点不在这里。在哪里?在于这一回——郎咸平跨界了。
如何认识郎先生的“跨界”?
郎咸平,这位“全球最佳商学院排行榜第一”的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学(corporate finance)博士,决然不是方舟子批判的那类“野鸡大学”的水货学者。《百度百科》如是说:“作为世界级的公司治理和金融专家,(郎)主要致力于公司监管、项目融资、直接投资、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破产等方面的研究,成就斐然”。事实上,多年来郎先生著书立说的别具匠心,观点和立论的独树一帜,确非等闲之辈。
对于不是水货的专家大师,杂家一向毕恭毕敬,倾心问学。尽管自知学力不济,仍用力地嗜读过他的一些文章,收看过他的电视栏目,听过他的几次演讲;当然,也关注舆论对他的各类评述。平心而论,撇开学术造诣和政治观点不论,对郎先生论述学术的语言风格,杂家是颇为欣赏的:敢怒敢言,语惊四座。彰显了他在金融经济相关方面的专业专长独具特色,尤其在结合当下经济社会现状的分析方面,紧扣现实,更是独具慧眼。从这些角度上着眼,同行中能与之匹敌的对手,出色的不多。
相信关注郎先生的拥趸和不待见郎大师的板砖一族都了解,出身中国台湾读书美国的郎先生在国内的“谋职”主要有三个饭碗:(A)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B)媒体评论栏目嘉宾;(C)应约演讲。概而言之,从事上述工作具有两个特征:其一,都是吃“嘴巴”饭的;其二,所有场合的论述多是建立在郎先生专业学识(金融经济类)的平台上;因此,当郎先生一旦偶遇与其专业学识稍有偏离的论道主题,就不难发现,这一场论述可能会有“跑题”的情形出现,这便是杂家所指的“跨界”。
举例:在某个大型快速消费品企业邀约的演讲中,确立的主题是《我们企业的日子为什么这么难过》。开场伊始,在大而概之的论述如何观瞻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普遍形势中,言之所及与主题多多少少还不甚走板;但在涉及到对国情体制的联系时,很快就一溜邪歪的奔着“国有资产流失”、“国进民退”、泡沫经济、金融危机等老话题而去。我们知道,快速消费品行业通俗地说来,不外乎是吃喝拉撒衣食住行。说宏观,可以谁都不挨着。但在例举具体案例是,同样跑不脱股票市场的龌龊,房地产的腐败,以及税制改革的愚蠢等等作为例证。此刻郎先生话锋所到之处与他演讲现场所面对的企业及产业范畴,可谓是南辕北辙互不搭界。看过郎先生电视栏目读过郎先生著作的朋友不难发现,他在台上论述的那些观点大多都“似曾相识”,如《我们的生活为什么这么无奈》、《郎眼财经》等等。显而易见,当话题一旦偏离了郎先生驾轻就熟的金融经济专业范畴,就会出现“一张膏药人人贴”的效应,生拉硬扯牵强附会之余依然扣不住主题。这种“跨界”现象,在郎大师这里是无须讳言的。
与郎先生的业学识偏离主题另一种现象,无疑包括专访郭美美。这一回他的步子迈得不小,不做学者嘉宾做主持人,不说金融财经说八卦。虽然事件的幕后牵连着红十字会,但那是慈善圈的事,与他的专业不搭界;即便沾着钱却不是金融的概念。这场蹩脚的闹剧,网友们一眼就看出了其中的门道,这哪是专访?整个一场赤裸裸的联袂演出。当他手持话筒循循善诱时,殊不知郎大师手中的那副牌,全然是一把“十三不靠”。套用葛优的一句台词:的确有点“扯着蛋”了。
这个世界舞台的有趣,就在于永远都是两类人在围着戏台转。一类是要么笑得前仰后合要么哭得昏天地黑的戏迷观众;另一类是边看戏边琢磨这戏是谁编的是怎么编的戏外看客。由此杂家说,郎美闹剧的“看点”,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戏码,就在于你怎么看。
以杂家看来,郎咸平专访郭美美,所有被卷入这场声讨浪潮中的人们都“自投罗网”了。理由很简单,大家都忽略了一个基本现实:这是一个“嘴巴经济”的时代。不论是龌龊的嘴巴还是吐血的公众,搅进去,你就成了这场游戏的托儿。
何谓:“嘴巴经济”?
《百度百科》中不知从哪里杜撰了一个概念,叫“语音力”。附加的定义也颇为拗口:“是人们通过语音来支配、使用和调动信息的能力”。用句通俗的大白话解释:就是能靠嘴巴赚钱的生意。例如:大到退休总统的演讲,小到专家学者的论坛;高雅的有巴菲特午餐,低俗的有狗屁倒灶的《非诚勿扰》电视访谈;以及在此氛围下衍生出诸多不逊于“芙蓉姐姐犀利哥”无厘头恶搞的各类精英研讨和行业峰会,在5亿网民2亿微博的今天,没有一场游戏是免费的午餐,都是不同嘴脸的“嘴巴经济”在背后鼓噪的产物。
在郭美美的这场游戏中,郎咸平扮演了什么角色,不是本文要探究的。郎咸平,这位“世界级的公司治理和金融专家”近年来之所以如雷贯耳,其与众不同之处,就是能在正襟危坐的财经论道场合中,指天骂地,口无遮拦,常常爆出雷人之语。试想,一位能为一个学术词汇释义的相悖便能逢人就骂的金融管理专家,性情中人;一位给人以铁骨铮铮、侠肝义胆、不媚俗不软蛋的经济学大师,是何动力让他转脸间甩掉学者专家的面具,盘起莲花腿,端着娘娘腔,移着小碎步,煞有介事的投入到这场八卦的闹剧中呢?
学者们偶尔八卦一下,那叫幽默。然而,由学者八卦到八卦学者,这眨眼之间的蜕变,不能不让人们心生疑窦:是“嘴巴经济”的魔力强大,还是专家学者的骨头原本就是如此轻佻?倘若事件的本质原本就是如此——这世界,还有真的学者么?
客观而论,“嘴巴经济”不是贬义词。身处当代市场经济的环境内,无论是一个国家的发展还是一个企业经营,缺少信息的互动是不可想象的。“嘴巴经济”的应运而生,是商业生态的必然产物。资讯交流,总需要一定的管道和平台。那么媒体或会议作为“嘴巴经济”的特别寄生载体,尽管良莠不齐和泥沙俱下,它无疑承载了市场资讯疏通的媒介角色。
正因如此,严格意义上说,人们所指的“嘴巴经济”,并非是直观生活中那类长舌妇饶舌的大嘴巴概念。它是当代公众舆论媒体中一种特有的传播现象。也可以说是大众传播的一种形态。换言之,能巧妙地利用和成功的策划一次“大众传播”,也是需要一点IQ的。当然,既然附加了“经济”的概念,操盘者有所进账固然无可厚非。
然而,这也不是我们要探究的核心。经济社会经济人生,谁能赚钱谁有本事。在钱的面前谁都别装正经。我们要说的是,专家跨界,就可能有失专业。有失专业,学术就会变味。学者不用心治学,可以去度假。披上专家的斗篷加盟八卦的大军,这无疑会助推当代社会无底线玩世一族去冲击社会道德的篱笆。正如所有的事物都有它的两面,“嘴巴经济”既能承载资讯疏通的角色也能滋生低俗游戏的龌龊。因此就有必要提示人们如何甄别和区分健康的“嘴巴经济”行为和低俗的无厘头恶搞。
那么,界定它们的标准是什么?
以杂家看来,我们讨论的“嘴巴经济”,不外乎两大范畴:一是社会大众话题二是市场经济话题。而界定它们优劣的直观标准是,社会大众话题至少要对公德有益;市场经济话题至少要对经营增长有益。如果是相反,标准自然生成。
上面说到,媒体和会议是“嘴巴经济”的特别寄生载体。但是,做一次“嘴巴经济”的局,仅有这两条是不够的。至少还需要三个条件:名人、事件和出钱的东家。用心研究者不难发现,在媒体和会议功能的主次关系上,涉猎到大众话题和公众事件的传播,媒体为主会议次之。而在具体的产业和行业范围内,若以圈钱的蛊惑力为指标,通常是会议搭台业媒唱戏。正如大家业已熟知的一下“高端论坛”、“精英年会”等等。
在化妆品行业内,某位曾做过这一行的朋友戏称干这行当是“会贩子”。
“会贩子”,从商业的角色上理解,不论“嘴巴”的平台冠以什么名头,总得有人出钱有人赚钱。这一买一卖就是买卖。买卖人谐称“贩子”,是俗语不是贬义。对专做“开会”买卖的生意人称谓“会贩子”,确也形象。
知名日化连锁店A老板是有20年“妆龄”的老化妆品了,企业规模业界尽知。近年来行业里但凡有谁鼓捣个什么活动,一般少不了请他上台“亮亮相”。一个无意间的机会,A老板得知“会贩子”们背过脸去称他们是为POP,于是从此绝尘而去。
说到与“会贩子”的交往,A老板掰着指头说,高雅的有EMBA,北大清华总裁班,一般的有别人出着钱包着机票的各类高端论坛,大大小小的场子,近十年来他基本上轮了几圈儿。谈及认识和感触,A老板一言以蔽之:其实轮一圈的时候就能发现,真正有点水准用心组织能探讨出点名堂论坛会议,少之又少。大多都是那些固定的流程:“领导”宣布开幕;“专家”上台指路;托儿(企业代表)畅谈感悟,发个奖牌(证书)走路。每次参与过这类场合后,A老板都在想一个问题:来这里参会的目的是什么?在大家拍屁股走人之 后你会发现:除了“会贩子”收钱你当托儿之外,你的收获是什么?
那么,如何区分有品质的行业会议和低俗的套路会议呢?A老板归纳了三条:
(1)不是大嘴侃;(2)不是笨蛋秀;(3)不是唱堂会。
所谓“大嘴侃”,就是“谁来说,谁来听”的问题。既然是行业会议专家论坛,不论来的是厂家还是经销商零售商,大小都是企业。企业的核心使命是做生意搞经营。经营中所面临的问题无疑会因企业规模的大小和经营模式的不同而不尽相似。由此会议的主题务必要鲜明和聚焦,内容要贴近市场实际。标题天马行空内容空洞无物,你方唱罢我登场,远不如去逛逛招商订货会,多少有点实物可看,直通车,一步到位。
所谓“笨蛋秀”,多指那些台上演讲的“专家”或精英。A老板信口举出了几位在业内鼓噪“死了也要折腾”的职业经理人:“像这些每到一家干不了一年半载就走人这总那总,在这些论坛上居然也都成了是精英,那这天下的精英真不值钱”。
所谓“唱堂会”,不难理解,是指由企业包场的冠名论坛。A老板指出:做活动找赞助商,无可厚非。但你不能太不靠谱。做生意的都明白,出的钱多,活儿就做得宽松;出的钱少,肯定就得瞎拼凑,亏本的买卖没人做。掺水太大,必然变味儿。总之,把一个冠名行业活动鼓捣成了堂会,这种论坛还有什么水平可言?
无独有偶,去年此时,杂家撰写过一篇与“嘴巴经济”有关联的文章《是专家讲课,还是唱堂会?》,说的是当下市场上企业与“专家”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在论及“专家”的角色时,用到了“唱堂会”的概念。我们说,做市场搞营销,企业“唱堂会”没有什么不可,但在“会贩子”的手上,冠以类如“财富论坛”、“精英年会”的名头,无疑就是八卦大军披上专家的斗篷,跨界恶搞了。
朗咸平跨界专访郭美美算不算是“唱堂会”,杂家不予置评。但是郎美同台演出这场戏,至少符合了“唱堂会”的基本要件——名人、媒体和八卦。只要能搅成一锅大杂烩,就算是完活了,因为毕竟有人出钱买单。
郎先生有许多惊世骇俗的名言被粉丝们传诵:中国左派经济学家没水平,右派经济学家没良心!那么,跨界八卦的经济学家,算是左派呢,还是右派?在网络如潮的挞伐中,一位网友郭美美的评语颇为深省:赝品人生。它至少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不管是左派还是右派,不论是专家学者还是“嘴巴经济”,做人做事,赝品之举,不可为之。
需要申明的是,以杂家的这点料道,绝对无意对郎先生的专业学识和品行修为作品头论足。相反,在“嘴巴经济”的时代,窃以为,出现什么怪事都不足为奇,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可以理解的并非是值得人们认同的。坚守一些底线,给本本分分的人们留一点空间,是所有不希望与赝品人生为伍者给自己留下的机会。比如:唱堂会是唱堂会,学术讨论是学术讨论,把它们分开做,就行。(工作室联系方法 QQ:934625746 MSN:lcyvip01@hotmail.com 电话:021—39254097
手机报
更多>>-
360xh微信手机报免费送
微信号:gd360xh
微信了吗?扫一扫二维码
新闻关注排行
- 本周
- 本月
- 总排行
- 1当618遇上三大节日,“抓节点做内容”成为他们的爆单关键1条评论
- 2纯净美妆新规落地,百亿市场迎来成分透明革命1条评论
- 3北京同仁堂夏日护肤带你穿越“烤”验,水润一夏!1条评论
- 4超越肽安密多,中国有自己的地表最强美白成分!1条评论
- 5芮一牌面膜2025年全新升级 品牌焕新为Dr.RY1条评论
- 6百雀羚×亚什兰:深度战略合作 革新美妆科研未来1条评论
- 7这个618,好内容让“地域宝藏好货”成了“全网爆款”1条评论
- 8穿吊带短裙不好看?可能是你的手肘膝盖拖了后腿1条评论
- 9染发剂赛道打响“头皮保卫战”:从伤发到养发的技术跃迁1条评论
- 10男士理容赛道爆发“精致革命”:从一支剃须膏到全流程管理的千亿蓝海1条评论
- 1LUERLING品牌NMN产品亮相中日美容交流论坛1条评论
- 2防晒霜与隔离霜的区别:一篇了解其本质、功能与正确用法1条评论
- 3你化妆台上的玫瑰香,可能与这个“玫瑰小镇”息息相关!1条评论
- 4RamLeaf植物小方 ×《你好新生活》:以植物能量焕新年轻态生活1条评论
- 5识“荟”有道:选对芦荟品种,解锁天然护肤黄金密码 ——走进瑷露德玛芦荟生活馆,体验有机库拉索芦荟的鲜活力量1条评论
- 6祛斑面霜的中美趋势解读:成分升级、监管趋严与“中国式”机会1条评论
- 7日本药妆市场新宠:LUERLING NMN抗衰面膜登陆药妆店1条评论
- 8当618遇上三大节日,“抓节点做内容”成为他们的爆单关键1条评论
- 9天津联合丽格邢莉莉院长解析:什么情况做双眼皮需要做提肌?1条评论
- 10纯净美妆新规落地,百亿市场迎来成分透明革命1条评论
- 1自然裸妆教程:打造清新无痕的完美日常妆容1条评论
- 2正念饮食:提升健康与减重的科学方法1条评论
- 3完美妆容的关键:全面化妆工具清洁指南1条评论
- 4皮肤测试与分析:如何正确进行皮肤测试以及解读结果1条评论
- 5在韩国当一个真男人!必须当众涂唇膏?1条评论
- 6轻松拿捏!衣服粘上油渍不用慌,用它一擦,轻松去除!1条评论
- 7德国HA大药房携手CMD植优然率德国天然护肤领先新品,亮相2024CIIE进博会1条评论
- 8喜讯!鲲元生活科技受邀参加“2024年中国(日照)产业互联与数智经济大会”,荣膺双料大奖!1条评论
- 9新手刷酸怎么选择浓度呢?超干货新手刷酸教程!1条评论
- 10为什么你的小蓝罐不好用?大概率买错了!1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