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海波行色匆匆,他最近一直都在到处奔波,“今年卡莱雅的推广十分关键,我们会加大推广力度,我们不会涨价。”他撂下这句话,然后迈入电梯,继续他的匆忙。
卡莱雅是由广州爱洁化妆品有限公司、法国卡莱雅化妆品有限公司和广州传美化妆品有限公司,于去年8月份联合推出的洗护新品,邵海波是该产品的营销总监。如卡莱雅一样,记者了解到,尽管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进口化妆品集体涨价,并且涨价幅度一般都在10%左右,但本土品牌在这一轮涨价潮上考虑更多的则是如何更好地拓展市场。
不过,深圳泰源化妆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华则告诉《中国洗涤化妆品周报》,“对洗涤产品而言,受原材料供应的影响,如果不涨价,利润空间就更少了,而如果没有价格空间,产品的品质也难以保证。”王华表示,泰源公司也不得不酝酿涨价。
低端日化品牌被迫涨价
泰源公司创立于2001年,“大家闺秀”是其经营品牌,产品主要包括洁肤、护肤、洗涤类共十大系列100多个超市产品,公司以终端超市为主要销售模式。对于市场众议的涨价潮,王华显得十分感慨,“目前还没有涨价,但是也是准备上调。不涨价不行,不涨价的话价格卖不起来,产品品质上不去。”王华说。
王华表示,涨价主要是受原材料上涨影响,“现在石油价格不断上涨,而我们用到的很多原材料供应如塑料包材等,都与石油有关。”而对于自己名下产品具体涨幅问题,王华表示,具体涨幅不一定,会根据每个单品不一样而定。
与王华相对应,都是经营洗护产品,卡莱雅品牌则不轻言涨价,但是业内人士透露认为,一来卡莱雅是去年推出的新品,为了打开市场,自然不会涨价;二来卡莱雅的生产厂家自身就是洗护产品的原材料供应商,在产品生产上会有一定的优势,因此不会涨价。“当然,对类似于卡莱雅这样的市场新品而言,这个不具备普遍性,但是总体来说,受CPI上涨、通货膨胀和原材料上涨的影响,本土品牌不涨价也不行。”这位人士如是评价说。
对于涨价潮,欧诗漫总裁秘书向增树则认为,“我觉得这次价格上涨主要是两种产品,一种是低价格产品,原材料和人工所占比例高,这些上涨后导致产品出厂价和零售价必然提高;一种是国际大牌,每年都上涨10%,反正涨价也能卖那么多,不赚白不赚;中间定位的产品涨价的不多,因为成本的上升占产品零售价的上升不太多,完全能够消化。现在中间定位的产品价格上涨的,其实主要是产品线的延长,逐步中高端或高端化,产品直接涨价的少,跟消费者、终端店接受度也有关,不可能像国际品牌那样直接涨。总体来说,低端产品和高端涨价多,比如白菜和房子,其他涨价少。”
就低端日化产品而言,涨价潮对整个行业的影响怎么样?王华认为,宏观来看,最担心消费者不配合,但是现在所有的东西都在涨价,这个对行业企业来说是一个考验。对于国产洗涤产品来说,本身抢占的是低端市场,客户也是低端消费者,这个影响还是比较大的。消费者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估计会有一批品牌厂家倒闭。”王华说。
多数接受调查的人士均表示,涨价潮的兴起,将会迫使一批品牌厂家倒闭,但也有相当部分的人士对涨价持积极的看法。王华认为,尽管市场竞争激烈,并且洗护产品不得不被迫涨价,但这些毕竟是生活必须品,因此只需等待消费者适应新价位。
另一市场人士则称,“其实我个人非常希望那些低端产品涨价,包括我们的供应商。涨价了,一是可以增加工人工资,低端制造厂商目前基本靠压榨工资来发展,这不是长久之计。我的观点是,宁肯品牌商多花些精力做好市场,提高给物料、原料供应商的价格,也要让广大工人的生存生活更有尊严感;二是可以提高供应商的竞争力,研发能力;三是追加对环境的保护能力。所以,人工原料涨价是天大的好事。”
本土高端品牌小心翼翼涨价
去年底今年初,兰蔻、迪奥、碧欧泉和香奈尔等高端化妆品纷纷提价,平均涨幅在10%左右。当国内媒体对此议论纷纷时,上述品牌厂家纷纷称涨价主要受原材料上涨影响。
但有调查认为,原材料成本在高端化妆品中所占比例非常低,即使原材料涨价50%,生产总成本涨幅也仅有1%-2%。而其生产成本占最终售价不到10%,这意味着,原材料涨价50%,对其终端售价的影响也仅有1‰-2‰,因此高端品牌的提价更多是出于商业策略上的考量。
对于上述说法,王华亦表示,对高端护肤品来说,上涨一些价格反映在终端上表现不是很明显。尽管对护肤品而言,上涨一些价格反映在终端上表现不是很明显,但是相比于洋品牌,记者调查得知,本土品牌面对涨价潮依旧显得小心翼翼。
“我们原来的产品都没有上调价格,新品定价比起原来的产品则是有高有低,也谈不上涨价。本土品牌来说,主要是产品线的延长,就是原来本身比较低端的产品,逐步将其中高端或高端化,不可能像国际品牌那样直接涨。比如丁家宜的超市产品涨价就很厉害,以前我记得丁家宜都是几元、10多元的产品,现在去看,都是30多以上,以40多的居多了。基本相当于涨价200%多呀。大宝,以前出厂价也低,后来也涨了一大截。”向增树如是告诉中国洗涤化妆品周报。
欧诗漫是专注于珍珠产业链的集团化公司,目前正在打造大珍珠品牌,樱尚是其于2005年开始打造的化妆品品牌,以樱尚为例对于涨价潮,向增树如是告诉记者,“樱尚也没有涨价,几年前的产品系列,现在还是这个价,但是增加了高端的系列,当然也延长了低端系列,因为低端系列最低零售均价也是30多,所以人工、原材料上涨都能吃得消,而且中国的消费市场实在太大,消费分层太多,所以这个价位还必须要,能满足西部地区相当大部分消费者。”
同样是打造珍珠化妆品翘楚的京润珍珠则表示,今年产品的价格上调了5%。深圳京润珍珠化妆品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亮告诉记者,“现在化妆品都涨价,基本上主要的产品京润珍珠也上调了5%左右。就本轮涨价潮,对化妆品行业来说,这个行业毕竟还是一个对外来资源要求比较高的行业,同时对商业环境发展的要求也比较高。另外,原材料的涨价也确实是引起涨价的原因。”
此外,记者调查多名本土高端日化品牌负责人,均如欧诗漫或者京润珍珠一样,要么是延长产品线的需要,要么受涨价潮影响也是小心翼翼微调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