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歌友会,虽然说目前在市场上还不能形成大的规模效应,但也引起了不少企业和经销商的关注,这其中,有人推崇有人担忧。为了拓宽问题的视野,在采访了国内众多不同类型经销商的同时,记者找到了已经操作雅芳品牌16年的湖北资深经销商吴芳女士,就这问题,进行了相关的交流。
只能当做新品牌的试验田
作为雅芳的16年代理商,吴芳可谓也见证了中国新一代代理商的成长历程,对市场操作模式的演变,深有体会和想法。吴芳表示,现在大多数在举行明星歌友会的企业与经销商,其最终目的,就是把眼光盯在短暂的收益上,而是忽略了要把产品提升到一个“品牌决胜”的境界,大家最终展开的不过就是一场价格竞争的红海厮杀战,很少有化妆品企业和经销商认识其中的真正内涵。吴芳曾经通过对自己经营的雅芳产品的主要消费群做过市场调查,数据显示,明星歌友会活动只与爱好音乐、时尚、流行文化的年经消费者有着一定的重叠性。
吴芳认为,明星歌友会的营销模式,对于已经臻于成熟的品牌,完全没有必要。这种销售手段只适合没有消费群体基础,消费者对其品牌认知度不够的新品牌。她举例说:2006年,她在湖北代理过一个中国本土企业推出的新生品牌,由于消费者对该品牌的认识不足,最初几个月,销售效果总是差强人意。后来,她的一个朋友向她建言,联合企业,共同举办一场本地曝光率较高的歌手演唱会。当她将这个想法跟企业进行沟通后,企业也答应了。并就具体的分工协作进行详细的洽谈,最后由企业负责该项工作的的策划、组织,她负责现场演员和观众的邀请。演唱会最终如期举行,由于规模不大,企业与她双方都赔了点钱,但效果还是有了,在演唱会后的两个月内,该品牌的销售业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平均每个月销售额都在10多万元。
对于成熟品牌来说,如果利用明星歌友会来促进终端销售,要求相对较高。首先,在明星方面,如果采用二三线明星或者过气明星,一来无法召起消费者的兴趣,二来也降低了品牌的形象档次。更何况,成熟品牌讲求的是一个价格的稳定性,明星歌友会将会对这种市场的稳定格局形成破坏作用。因此,明星歌友会只能当做新品牌的试验田。
会模糊对长远利益的追求
截止目前为止,业界对明星歌友会的评价并不太多,争议也不是很激烈,或许这种模式还没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明星歌友会在短期内提升销售,这点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它的背后,是否也隐藏有某些风险风者明显的弊端呢?
对此,吴芳表示,这种营销手段,可能会给日化企业和经销商带来较少的投入和一些意料之外的收益,但不管是对化妆品生产企业还是经销商,都不是一个最佳选择。尤其是经销商,当这种活动做到一定规模之后,短暂的赢利会迅速模糊企业经营者的视线,以致于会让决策者产生一种错觉,即认为这就是最好的营销方式,从而放弃对企业进行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
“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企业也好、经销商也好,如果长期以往,都把明星歌友会当成最重要的战略,那么,对品牌策略成型和企业经营的可持续发展,有很大的危害。因此,在吴芳心中,明星歌友会只能是企业发展历程中的一次调试剂,一道助酒小菜,而不是正餐。很明显,助酒小菜可以助兴,可以暂时填填肚子,但始终不是生活和身体所需。
吴芳表示,她曾经目睹过一个成熟品牌,因为长期沉溺于这样营销方式而走向没落的。那时,由于该品牌的企业和经销商在连续几场明星歌友会后,为投入费用、利润分配、品牌宣传策略等产生极大分歧而形同水火。这其中,最明显的就是企业与经销商没有真正明确什么是眼前利益,什么是长远利益;也没有明白眼前利益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服务于长远利益的道理,他们过于看重眼前利益,而忽略了长远利益。
营销模式的末路
对于明星歌友会的未来,吴芳直言不讳,表示担扰。她说,当明星歌友会一旦被几家或者更多的企业与经销商复制时,它也就变得毫无生命力可言了。因为目前明星歌友会在市场上被应用,还不算太多,因此,它的新鲜感或许看上去生机勃勃;但随着复制面的扩大,多点开花只会造成消费者的审美疲劳,甚至反感。
另外,当明星歌友会泛滥之后,企业或者经销商在品牌塑造的过程中,就会过分地强调这种市场因素带来的功效。他们也许忘记了,这样的功效,始终不过是一项属性,而不是品牌的全部,尤其是内涵。
市场永远都具有它的复杂性,当企业和代理商自己热衷于这种形式,而不考虑消费者对它所产生的心理变化时,这种营销传播的作用,就会在企业和经销商原有的价值承载中无限地缩小了。无论是哪一个企业,如果试图用明星歌友会这一促销模式将所有消费群体一网打尽,那么,也就意味着他拒绝了所有的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