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有的市场阶段,几乎所有的日化企业都还不能完全做到直营,而是要依靠经销商来完成销售,而经销商也需要通过销售产品赚取中间的利差来实现生存与发展。然而无论是什么企业和经销商,双方总是或多或少有点矛盾,矛盾解决得好了,双方继续好好合作,有钱大家赚;矛盾没解决好,一拍两散,双方都将承受一定的损失。那么,日化企业应该何如减少和化解与经销商的矛盾呢?
一、厂商之间矛盾的形成
企业需要通过经销商将产品卖到消费者手中,经销商需要企业提供产品供其销售以获得利润,两者本应该是互帮互助、互惠互利的;但是现实中,双方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矛盾。以下就是厂商之间最容易出现矛盾的地方:
1、没有永远的朋友 只有永远的利益
在日化行业,不管是企业还是经销商,都是以盈利为目的,不管双方合作得多好,酒桌上称兄道弟,彼此心里却都希望能获得最大化的利润,这样的话,矛盾就来了,因为经销商是拿着钱从企业进货,再转手卖出去,他们要赚取的是中间的利差。企业最大化利润了,经销商的利润就会少了;经销商最大化利润了,企业的利润就会减少。一些经销商在暂时赚不到钱或者暂时利润微薄的时候,就会对所经销的产品失去信心,从而降低对该品牌的销售热情,导致双方的合作出现裂痕。另外一些中小品牌缺乏长期的战略思路,只看短期利益,容易忽略与经销商的长期合作,只在需要经销商的时候,如下任务、催回款时与经销商积极联系,而当经销商遇到困难需要支持的时候,厂家却退避三舍,双方缺乏良性的互动,长久下去,矛盾必然出现。
2、立场不同 做法不同
虽然厂家与经销商最终的目的都是盈利,但立场还是不一样的,有远见的厂家,更看重品牌的良性发展,通过品牌的发展,最终带动销量,占领市场,在某些特定时候,可能愿意以亏本的方式去换取市场占有率;但经销商最看重的却是利润,希望量少利厚,追求高利润率。一部分经销商是从夫妻店发展起来的,管理也全凭个人经验,他们缺乏系统的品牌培养理念,常常为了蝇头小利忽视规模利润,宁可一次赚100元,也不愿意做好前期工作,然后分10次赚500元。
日化行业是典型的快速消费品行业,一个日化厂家往往拥有成千上万个经销商,厂家不可能每一家经销商都照顾得到;而且各个经销商的情况是千差万别,厂家更多的是从自身的品牌推广、产品销售和整体市场来考虑,加上日化企业品牌、产品都多,有畅销的也有不畅销的,在销售思路、活动支持、代理权分配等方面上也有可能导致经销商不满意,产生矛盾。
3、厂家轻诺寡信 管理不到位
日化行业竞争激烈,但每年仍有大量厂家涌入,为了抢占市场,迅速打开局面,部分厂家在市场开发时对经销商许下很多承诺,但是随着市场慢慢运转正常了,厂家却早就把这些诺言抛到了脑后,即便记得,也开始打哈哈,对于曾经立下汗马功劳的经销商开始怠慢起来,这当然会导致经销商不满。
另外,由于近几年日化行业发展较快,导致日化专业人才供不应求,一些企业在聘用人才上把关不严,部分素质偏低的业务人员、营销人员进入了企业,他们为了中饱私囊或者完成自己的任务,不惜牺牲经销商,通过这样那样的方法,克扣经销商的费用、物料,强制经销商进货,而对于如何消化,却撒手不管了。
再有,企业监管不力,市场上出现低价倾销和冲货窜货的现象,对于当地的经销商,也会带来不小的冲击。
4、厂家发生巨变 牺牲经销商
时至今日,众多的日化企业已经遇到了发展瓶颈,走到了成长中必经的十字路口。要想突破,势必有所动静,或者收购,或者被收购,或者转型,在这过程中,一些经销商可能就要面临被伤害,或者被淘汰。以业绩为导向的雅芳,在中国进行过多次转型,而几乎每次转型都以牺牲经销商为代价,今年上半年的“合同门”事件,也是因为雅芳要大力发展直销,于是出台“霸王条款”,变相逼着专营店关门,逼着经销商自行退出,而又不支付任何的赔偿。许多雅芳的经销商被迫关了门,但是以前积压下来的不在少数的存货,雅芳却不回收,需要自行处理,另外一些与雅芳续签合同的经销商,则为了完成每月任务,继续不断地投入,不断地囤货,然后不断地亏本
二、“三好”原则化解厂商矛盾
既然企业与经销商之间存在如此之多的问题和矛盾,那是不是双方就不要合作了呢?当然不是,企业的产品还要靠经销商卖出去,经销商也还需要有企业的产品卖才能生存和发展。那么,企业应该怎么做才能减少厂商矛盾?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应该怎么做才能做到双方都满意呢?
合作前期要选择好
企业在选择经销商之前,一定要谨慎,要多方了解,多角度考察,对经销商的方方面面都要了解透彻。
那么,什么样的经销商才是企业需要的呢?澳雪国际总经理黄万荣曾经说过,优秀的经销商,一定是拥有完善的销售网络,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有活力非常、积极进取的团队,同时管理者管理能力突出,有非常清晰的发展前景,能很好地驾御他的团队。为了能够找到合适的经销商,澳雪国际设有一个专家评审团,首先会对有意向合作的商超进行当地考察,即深入其拥有的商超现场,对其商超的面积、地理位置、客流量、销售网络、资金实力、团队管理、管理理念等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若条件能够符合,则会与管理者进行面谈,进一步了解他的相关条件。在通过审核签订第一期合同后,每年还会对其进行不定期的评估。
合作期间要维护好
首先企业应该明白,虽然少了一个经销商没什么,但是,8∶5法则告诉我们,直接得罪1个经销商,就等于间接得罪了8个,并使5个产生不愉快的想法,所以企业应该尽量避免与经销商发生冲突。在日常工作中,应该确保经销商经营方便,及时地供货给经销商,尽量避免出现缺货断货的现象,同时确保经销商的售后服务,出现问题不能拖,也不要推三阻四。举个例子,日化企业经常会给经销商一些优惠政策,比如拿十件货赠送一件货之类的,这赠送的一件货,企业可能并不看在眼里,但一些经销商会很在乎,如果随意被扣压,又没有合理的解释,经销商可能就会怀疑这个企业的诚信问题,导致合作出现裂痕。
其次,企业为了适应品牌的发展需要,除了不断地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内部业务人员和区域经理等的素质上下功夫外,还要与经销商多交流沟通,以“培训、联谊、座谈会”等为内容,帮助提升经销商的管理及服务水平。另外,企业还要为经销商创造学习平台,提供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不断成长。澳雪国际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经销商素质、能力等方面的提升,每年重金邀请知名专家如经济学教父郎咸平、资深培训导师阎泓等对经销商进行培训,为此,还成立了澳雪国际商学院MBA班,主要致力于提高各经销伙伴的发展和实务技巧,从而达到携手共进、互勉共赢的目的。
再次,双方要建立共通的理念,合作双方能相互认同文化,合作才能长久。同时,企业要提供优质的产品,在价钱上进行很好的把控,让经销商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澳雪国际旗下海马香水沐浴露、健肤沐浴露等都是比较受欢迎的产品,在华南市场一直保持着比较高的市场份额;但是澳雪国际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不断寻求发展的机遇,不断创新,对产品不断升级以适应市场的需求,也进一步促进经销商的销售。
出现问题要解决好
日化行业的经销商分为终端经销商和流通经销商,终端经销商实力强大,具备品牌运作经验,能够扶持企业品牌不断向前,但是他们要求多,“苛捐杂税”也多,对于这样的经销商,大部分日化企业都是处于比较弱势的地位的,一个不小心,就触了雷区,犯了错,除了要接受罚款外,有时候可能还要面临撤柜的危险,因此,企业事前一定要按照双方合同做好相关事务,尽量不要出现问题,如果出现了问题,企业就要调查清楚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果是自身的问题,立刻改正,如果是对方的问题,第一时间主动找到直接负责此事的人,协商解决。
流通经销商门槛低,费用少,能帮助企业快速覆盖,达到迅速走量的目的,但是流通经销商管理能力、实力都相对比较差。在气势上,处于弱势,企业不能凌驾于他们头上,对他们颐指气使,如果双方出现矛盾,企业首先应该检讨自身,如果是物流、配送、产品本身等属于公司内部造成的问题,应该快速解决,该补发的补发,该换货的换货,该退款的退款,该提供支持的提供支持;如果经过调研,发现是经销商的问题,企业还是要先自我检讨——对经销商的培养是否足够,支持是否足够,比如是否关心过所下发的广告等物料的去向,是否已经完全将企业的经营思路教给了经销商,不要让经销商用卖沐浴露的方法来卖化妆品。如果最终发现,企业该做的一切都已经做足,但是经销商就是不给面子,还是自己搞自己那一套,那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该放弃就放弃了,但是不要撕破脸皮,应该把问题摆到台面上,坦诚地来解决问题,这样,即便不合作了,双方也还是朋友,谁敢肯定以后一定就没有机会再合作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