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国货美妆通常都是被国际品牌碾压;而近几年来,随着新锐国产美妆品牌的崛起,国货美妆也开始呈现出弯道超车的趋势,以快速凌厉的姿态追赶上了许多国际品牌。在一部分销量榜单里,不少国产美妆都跃居于国际大牌之上,成为了中国化妆品行业的“国货之光”。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锐美妆品牌又出现了没落的迹象。在今年,国货美妆似乎整体又呈现出疲软的状态。
没有了新锐美妆品牌,国货化妆品就不行了吗?不一定,毕竟我们还有发展多年,经验丰富的传统美妆品牌。
传统国货也在崛起
近年来,传统国货美妆品牌的发展其实也有目共睹。从上海家化、巨子生物,到珀莱雅等等传统国产美妆企业,都在不断调整战略,创新升级,提升实力,引起了整个中国化妆品行业与市场的注目。
10月23日,珀莱雅便正式公布了2023年前三季度财务数据,财报显示珀莱雅前九个月营收52.49亿元,同比增长32.47%;归母净利润7.46亿元,同比增长50.6%。多家机构则预测,珀莱雅今年将冲破80亿关口。
珀莱雅近年来主打“大单品策略”,产品结构出现变化,产品价格也出现了上涨。根据财报,今年三季度珀莱雅护肤类(含洁肤)产品平均售价为40.98元/支,同比上升57%。
可见,珀莱雅正依靠产品品质的提升逐渐朝着高端化的方向发展。
传统国货也有传统国货的魅力,在护肤品,尤其是功效护肤赛道,国货品牌已经锻造了不输于国际品牌的消费者洞察力、科研力、品牌力以及产品力,且吸引了不少顶尖研发、管理人才从外企向国货品牌回流。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6-2021年,国产功能性护肤品牌的市占率由17.8%上升到31.4%。以华熙生物、贝泰妮为代表的本土公司正在突围国际品牌的市场垄断局面。
“重营销,轻研发”曾经是化妆品市场对国产品牌定下的刻板标签,然而近几年来,行业已经可以显著看到许多国产美妆企业都在不断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据相关行业媒体的统计数据,2023年上半年国内TOP10美妆上市公司中,九家研发费用同比上涨,其中,巨子生物、珀莱雅、贝泰妮涨幅超30%,许多公司研发费用率已逼近国际品牌的上限。
不少传统国产美妆品牌,近日都在积极为双十一备战,推出创新爆品,布下创意营销,吸引了广泛中国消费者的关注。例如欧诗漫、卡姿兰等等。在今年的双十一,大部分一线国货美妆品牌都有机会脱颖而出,成为一颗颗耀眼的星星。
双十一作为中国电商行业的重要里程碑,其影响力和意义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购物节日。它代表着中国互联网和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也反映了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和升级。因此,即使现在的双十一已经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折扣和优惠活动,其基本价值和意义并没有改变。
抓住机会,投注双十一,对于很多国产美妆品牌来说都是不可错失的重要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