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最近发现一个现象,吐槽“十一”假期去错地方的游客不在少数,兴致勃勃地前往博主描述的“小镰仓”,结果大失所望。
实际上,除了餐饮、穿搭、保健品、旅游景点等,美妆领域也暗自萌生了一股“叛逆”的力量。这在营销铺天盖地的情况下,当属罕见。
那么,当年轻人不再相信种草,焦虑的将会是哪些人呢?
首先是网红博主。在各个互联网平台上,他们拼命冲销量,往往并不是这款护肤品有多好用,仅仅是因为他们是收了钱的。
以直播为例,数据显示,去年,除了女装,护肤美妆、美容美体仪器等是雪梨直播间占比最高的品类;美容护肤、洗护家居等是烈儿宝贝的热销品类。到了今年上半年,医美专场几乎成为了雪梨、烈儿宝贝、陈洁kiki这三位主播每个月的固定项目之一。
一方面是,博主在美妆个护、医美领域的种草力度不断加强;另一方面是,消费者已经难以分辨出哪些好物安利是出于真心,或是正因为此,他们才会由踩坑转向避雷。
这里说的避雷,多指年轻消费者以切身经历告诫“后人”入坑存在哪些风险。
日前就有媒体曝光,那些自称“真人试用推荐”的种草,背后更多是代写代发团队在操作,每次任务下达,他们就会安排兼职人员复制粘贴图文素材,发布在自己的账号即可。
而博主的种草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以雪梨为例,单是黑猫投诉平台,其投诉量就不少,内容包括售假、虚假宣传、未履行返现承诺、无故延期发货等等。
曾有人投诉道,在其直播间购买的“身体白嫩牛奶肌管理卡”,是承诺六次套餐包括“全身刷酸”加“身体一个部位的光子”各六次。后来与医院核实才知道,只能做单部位刷酸,且光子只适用于面部,身体一个部位如前胸相当于四次面部。显然与直播产品完全不符。
对此,小编认为这并不能完全责怪博主,毕竟他们团队的鉴别和选品能力也是有限的。
综上可见,时至今日,无论是博主还是消费者,每一步都是如履薄冰。
其次是电商平台。小编从前瞻产业研究院了解到,如今的美妆电商大致可分为综合电商平台、垂直电商平台和内容电商平台三类。
具体来看,它们各有优势,综合电商平台具有拥有流量、资金和资源,比如淘宝和京东;垂直性电商平台一般为初创公司,和美妆品牌直接签约和自己的品牌产品,大多数同时拥有APP和小程序,比如聚美优品和丽人丽妆;而内容性电商则是线上流量充足,比如抖音和小红书。
当中,内容性电商种草的力度是居前的。博主通常以图文、短视频、直播的方式进行种草,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商品的质量缺乏规范性,也存在真假货识别困难的痛点。换言之,当这些问题越泛滥,电商平台要处理好也不是易事。
依小编之见,当平台上某些种草说不动消费者买单时,反“种草”倒是成为新的商机了。或者,平台亦可推出更大力度的激励制度,吸引到更优质的博主入驻。
最后是品牌商。小编认为,只要产品品质过关且有亮点,那就没什么好担忧的。不过,除了认认真真做产品,该跟上的潮流还是要跟得上,例如今天说的反种草,万一自家的产品哪天不小心被“点名”了呢?
说到底,以前的“酒香不怕巷子深”思路早已不适用于当今社会,加入种草行列无可厚非。需要注意的是,现在也是一个同类信息过多、营销渠道过于分散的时代,种草与反种草或许还能大战三百个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