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美市场的发展,也催促了护肤行业延伸出更多的细分品类,术后修复就是其中之一。众所周知,医美疗程是一场手术,无论是轻是重,对肌肤都会造成一定的损伤,那么术后修复就成为了一项极其重要的保养手段。
大部分消费者都认识到在医美介入后,如果缺乏良好的术后修护,不仅有可能让效果大打折扣,也有可能引起医美术后的一系列不良后果。如此的消费意识的崛起,推动了医美术后修复市场的快速增长。
许多行业专家便提出,针对医美术后修复场景的功效型护肤品正成为化妆品行业的一片新蓝海。
近年来,护肤市场的功效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在美白与抗衰等热门赛道中,许多中小型品牌被挤压得喘不过气。品牌们想逃离内卷的功效市场,去做传统的补水保湿基础护肤品,却又得不到消费者的拥护,于是,细分功效品类便成为了他们的突破口。
然而,既然是细分品类,那么其市场必定比热门品类要更加狭小。因此,中小型品牌要做好细分品类也并不容易,竞争虽然更加缓和了,但还是会困于缺乏的流量之中。
医美术后修复则与大多数细分品类有所不同,依托于庞大且具备无限潜力的医美市场,它在市场流量方面也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功效时代,入局医美术后修复便成为一众护肤品牌突围困境的一个好选择。
品牌实现弯道超车,最关键还是在于产品品质。医美术后修复市场虽然诱人,但是品牌做好这方面的产品也并不容易。修复型护肤品更加讲究功效性与安全性,尤其是涉及到医美品类。
专家指出,真正的医美术后修复,需要对完整的5层皮肤屏障进行修复,即生物屏障、物理屏障、光防护屏障、免疫屏障和化学屏障。要做到真正的修复,还需要从各种医美术后皮肤屏障的改变,分析每个屏障的变化,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多重屏障进行修复。
无创或微创的医美治疗,会经历物理和化学刺激,再到炎症的产生,再到皮肤血管通透性增加,还会出现红肿热痛、干燥等多种屏障功能受损的表现;而有创医美治疗对多重皮肤屏障的破坏会更严重,修复过程也更复杂。
目前市面上最常见的医美术后修复产品就是“医美面膜”,但由于这类面膜成本低廉,所有该品类市场可谓鱼龙混杂,并且大多数都是“鱼”,主打一个伪概念假包装,在品质与功效上难以恭维。
做好医美术后修复产品,极其考验一个品牌的科技研发能力,但科技创新本来就是当下品牌突围发展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