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再往前移两年,当时的家用美容仪市场还有些冷清,虽说褒贬不一,但终究是贬占了上风,不少媒体争相报道,直指它就是妥妥的智商税。
但现在看来,未必如此。
据最新数据显示,近两年,美容仪市场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8%,其中,2021年国内面部美容仪市场规模达111.8亿元,预计到2026年有望突破200亿元。
可以见得,尽管该市场增长势头不是非常迅猛,但在疫情之下这种趋势还是大有可为的。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方面是受疫情影响,当下实体美容院的进店率偏低,整体增长疲软之时涌出来的家用美容仪,恰好填补了这一消费需求,从某一角度看,相当于美容院的“平替”版;另一方面,近年来,科学护肤概念愈发盛行,消费者要的不仅是功效,而是如何科学地达到相应的效果,而市面上有些产品的成分确实很有效,但却不够科学。
以上均是矛盾所在。那么,究竟现在的家用美容仪发展到何种程度?未来又会朝着什么方向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advertisement
1
资本入局,国产品牌奋起直追
当前,市面上的家用美容仪主要有以下七类,分别是蒸汽/雾化类、超声波/振动洁面类、微电流类、射频类、LED光类、激光类、真空抽吸类,具有代表性的产品依次是蒸面器、硅胶洁面仪、微电流美容仪、射频美容仪、LED面罩美容仪、脱毛仪、黑头仪。
品类繁多,但热度最高的莫过于射频美容仪,今年“618”电商节,射频美容仪在京东平台的成交额同比增长500%。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五月,包括YOUNGMAY样美、花凡汐、品颜PINYAN、中美科生物在内的四个国产美容仪品牌完成融资,1-5月期间,共有12家国产美容仪品牌获得投资。
如今,这一赛道已挤满各路玩家,比如家电、医疗器械及美妆企业。
像小米的动作就很活跃,先后已经投了四五个品牌,腾讯亦有投资过,而华为也有入局,其推出的两款美容仪之中,就有一款是射频美容仪。
昊海生科在医美领域小有名气,它于去年收购医美器械公司欧华美科,其中就包括以色列射频美容仪品牌NEWA。
同样是本土,美妆企业更是不甘落后,除了上述那几个获得投资的品牌,还有木薯MUSHU、Flossom花至、OGP时光肌等品牌。
尽管海外品牌抢占了先机,但国产家用美容仪也不差,现在正朝着中高端方向发展。国产品牌的定价在2000-3000元之间,超过4000元的产品几乎没有。而像宝洁、欧莱雅、资生堂、初普、雅萌、宙斯这样的海外品牌,定价则大多在4000-10000元之间。
2
见效快?效果比护肤品好?
为什么选择家用美容仪?在随机采访中,很多消费者告诉小编,因为它带来的效果更加快速直接。
不过,据小编了解,事实并非如此,商家几乎是往夸张的说,大肆宣传打广告,声称用几次就能看到效果,甚至一次就立竿见影。这样的营销方式见怪不怪,爱美的消费者确实很难不心动。
在小编看来,家用美容仪并不够日常化,就算再勤快,也不能像基础护肤那样经常用,这么说来,它更适用于一些需要快速改善皮肤状态的场景,比如聚会、旅游等等,对上镜多少会有帮助,但再夸得怎样好,也只是辅助作用,效果并没有广告说的那样神奇。
比如,李佳琦曾给某知名美容仪带货,曾其能够实现“全脸激活胶原蛋白、提拉紧致、提拉淡纹”,并信誓旦旦地说“坚持一个月,相当于打了一次热玛吉”。但事实真是如此吗?从最终被罚30万元就可以看出,这分明是虚假宣传!
总之,暂且忽略品质的良莠不齐,消费者反映家用美容仪使用多次无效果的情况,也不在少数,这也是很多品牌的产品匆忙退场的原因,因为表现实在过于一般了。
对此,小编倒是联系到最近看到的一个新闻,那就是,欧莱雅推出了兰蔻菁纯臻颜双重光学紧颜仪,这款家用美容仪竟然研发了七年之久,据说真的具有淡化细纹和皱纹功效,看来这一市场确实来了不少“大佬”。
不得不说,研发的态度往往决定了一切,产品的命运其实就寄托在研发中,假如品牌商都能用这样的态度去做产品,相信结果应该还不错。
portant;">总而言之,家用美容仪的技术含量如何,才是消费者最看重的。作为品牌商,更应该明白入局家用美容仪,不是为了站在风口赚快钱,而是为了长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