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化妆品网小编发现,今年消费者对成分的追求不如以前猛烈,但仍然存在营销空间。不过,现如今如果想以成分为卖点圈粉,恐怕有点难度,不是说成分不流行了,而是这一市场过于饱和了。
换言之,这只是短期策略,能够火起来的只是单品,对于品牌发展并不会带来多少有利条件。很多时候,消费者看中的不是品牌,而是成分,这就有点变味了。
而且,现在各社交平台对成分的科普越来越多,消费者对很多新成分会有所了解,细致到浓度如何选择、该搭配什么产品一起使用等等。
比如,说起美白,我们通常会想到VC、熊果苷、果酸、谷胱甘肽、烟酰胺等成分,但实际上部分消费者已经不太关注这些了,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像氨甲环酸这样的新成分上,据说,氨甲环酸的褪黑除斑功效比VC高约50倍,是果酸的近10倍左右,具有祛眼袋和黑眼圈、美白祛斑等功效。
还有最近热议的抗衰老成分玻色因,曾经以欧莱雅旗下的赫莲娜最为出名,因为成分含量竟然达到30%。但后面涌现了越来越多的同类产品,成分含量也比赫莲娜高,有的甚至宣称含有40%。对此,有专家表明,含量这么高可能也是存在的,但纯度方面有待考证,所以跟风要慎重。
在小编看来,将高含量作为营销噱头,这种做法多少存在“迷惑”消费者的可能,因为很多情况下,这些产品中的实际含量并没有那么高,比如在美白产品中非常热门的烟酰胺,如果浓度低于4%,是很难达到效果的。
总而言之,小编认为目前并不存在最火成分这样的说法,但可以预见的是,成分不是产品的全部,未来也不一定会火下去。所以,别抓住成分不放,从其他方面提高品牌声量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