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银日前发布研报聚焦了化妆品行业,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化妆品市场,但人均化妆品消费水平在全球范围内仍落后,三大有力因素将成为中国的内资企业持续增长的引擎,上海家化在这方面起步较早,相对本土竞争者具备领先优势,走势稳健,值得投资者长线关注。
瑞银指出,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化妆品市场,2014年规模为2940亿元,五年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0%。许多外国企业都把中国市场视为必争之地,甚至是关键的收入增长点。
过去两年中,随着整体经济放缓,整个化妆品市场的增速也不断下降。这是否预示着一种新常态?是的,但瑞银并不悲观,实际局面也许要好于数据所体现的情况。近年来,现代渠道和高线城市的增长速度无疑持续放缓。同时,由于统计上存在困难,相关数据也许未能体现出专营店或其他低线城市的快速增长。
瑞银指出,尽管近年来增速放缓,中国市场仍有很大增长潜力。对许多中国消费者来说,化妆品仍是可选消费品。中国的年人均化妆品消费水平只有35美元,是日本的八分之一。随着收入稳步增长,人们会更愿意为美丽消费,购买更多种类的产品或价格更高的化妆品。欧睿国际提供的数据显示,2014-19年中国市场销售额将以11%的年复合增速增长,2019年销售额将达4910亿元。
在中国化妆品市场前景广阔的背景下,竞争格局也在发生巨变。
首先,增长从高线城市转向低线城市;其次,消费者的需求更为多变且细分,对国货的态度发生变化;第三,跨国企业占主导的现代渠道市场份额不断下滑,而化妆品专营店和电商渠道增长;最后,本土企业更具竞争力,市场营销能力更强、品牌形象升级且资金支持更为充裕。
在发达市场,本土企业通常占据主导市场份额,因其更了解本土市场,最大的本土企业市场份额可达10-25%,而中国还不到5%。以下因素将推动中国的内资企业持续增长:
1. 低线城市的消费升级;2. 专营店和电商渠道的快速增长;3. 更多变、多样化的需求。
相对应的,本土企业在低线城市渗透率更高、在专营店和电商渠道具备优势,且具备快速反应的灵活机制。本土品牌要进入高端化妆品市场仍较为困难,但有望升级至中高端或是大众精品领域。
投资机会方面,瑞银看好内资企业面临的机遇,但认为未来也存在挑战。
随着门店扩张和积极营销驱动下的增长放缓,研发能力和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将成为可持续成长的关键。上海家化在这方面起步较早,相对本土竞争者具备领先优势,走势稳健,值得投资者长线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