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从强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渠道行销副总监李晓处获悉,强生目前正在筹备进入中国专营店渠道相关事宜,虽暂时还未确定以旗下哪个品牌进军专营店,但强生(中国)相关高层已经在中国区域积极寻觅专营店渠道营销顾问。
知情人透露,目前强生已接触包括吴志刚在内的若干位经营专营店渠道多年的行业专家。当致电吴志刚本人,他透露,不久前,强生公司相关高层确实向其表达了强生欲进入本土专营店渠道的计划,“但具体的筹备细节,还没出来。”
自1992年携强生婴儿进入中国以来,强生一路垄断了中国婴童护理市场,随后定位商超渠道的可伶可俐和露得清两大平价护肤品的引进,进一步扩大了强生中国的市场规模。2008年强生收购北京大宝,2009年强生美肌成年护肤品在中国上市,2013年强生又收购了势头正猛的母婴品牌嗳呵。在大日化领域,强生中国一直在谋求分割更大的蛋糕。但众观旗下各品牌,在国内商超和母婴渠道占领了一片天,但在日益崛起的第三大主流渠道——化妆品专营店,强生一直没有任何方向性政策。
“对于本土专营店来说,强生的到来确实有点晚。但今天强生既然打算迈出这一步,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正确且明智的决定”。这是四川金甲虫连锁创始人刘船高听闻强生打算进军专营店渠道的第一反应。
刘船高表示,强生在进入专营店渠道前事先聘请渠道专家的做法非常聪明,这样不仅可以大幅减少强生公司的前期成本投入,还能让其专营店渠道政策更加接地气。不过对于此次强生是否能打好这场硬仗,刘船高更多是持观望态度。作为零售店老板,刘船高自知零售店最关注的是品牌能否给门店提供足够的利润空间。对于强生来说,能否摆平现代渠道与专营店渠道之间的供货价格争端是一大挑战。
而对于强生此次会选择哪个品牌打入专营店的问题,刘船高的猜测更倾向于嗳呵,在其看来,首先,嗳呵是强生不久前刚收购的子品牌,毕竟花了一大笔人民币,总会有点动作;其二,相比其他子品牌,嗳呵的价位偏高,能给专营店更大的让利空间。不过强生果真打这样的算盘,其必定会面临“嗳呵在消费者心中知名度还不够,嗳呵来得太晚”等弱点。
“但也不排除强生会针对专营店渠道推出一套新产品的可能,就像宝洁一样。”刘船高暗示,渠道专供品牌比较大的一个难点是如何实现让消费者埋单。所以,给强生公司做营销顾问必将面临很大的挑战。
对于同样的问题,曾经代理过大宝品牌的成都明霞商贸总经理苏波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大宝、强生婴儿、可伶可俐三个子品牌在流通市场已经沉积了很多年,如若现在转入专营店渠道,可能会面临非常大的价格紊乱及市场管控问题,而相对来说,露得清在专营店渠道有更大的号召力。所以此次强生以露得清攻入专营店渠道比较靠谱。
另外,在苏波看来,像强生这样的国际品牌对于代理商有足够的吸引力。至于强生未来能否在专营店渠道站稳脚跟,给零售商、代理商老板留下好印象,关键在于强生以什么品牌切入这个渠道;针对专营店组建的全新团队是否完善;是否能管控好流通市场;能否为渠道商提供可观的利润空间,针对消费者和门店的匹配服务是否到位。也就是说,如果准备充分的强生向苏波抛来橄榄枝,不排除他会欣然接受。
强生山东地区商超及流通渠道的代理商——怡亚通山东分公司(原济南方圆日化)总经理姜若萌则表示,强生公司如果把专营店当作独立的渠道来运作,并不会过多影响原有的商超渠道代理商。她认为,强生公司应该会出台相应不同的产品政策来协调两个渠道之间的不良竞争。另外,方圆日化本身与许多专营店建立了长久合作,此次如果拿到强生在专营店渠道的代理权,彻底清理流通市场,转入正规的渠道经营,对她来说也是好事。
福建浓妆淡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薛孝香也向化妆品观察记者表达了对强生的欢迎之心,他认为,化妆品专营店尤其是像浓妆淡抹这样的日化型店铺,可以容纳更多的品类,如果类似强生婴儿等婴童品牌进入专营店,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培育,也能占到一定的品类份额。不过前提是,强生公司必须保障零售商有足够的盈利空间。
与宝洁、欧莱雅等外资企业相比,强生(中国)筹备进入本土专营店渠道的时间显得稍晚,因此强生必须把握好这次机会。
吴志刚称,专营店渠道对于强生公司而言是继商超和母婴店之后新的市场增长点。强生此次如果能发挥自身最大的优势,同时适应渠道及消费者的需求,顺利克服即将面临的重重挑战,其未来将无可限量。另外,吴志刚透露,6月6日,他将赴强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授课,虽未透露具体课程内容,但在记者看来,强生公司此举很可能是为阵前战役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