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很多大品牌都把功效说的很好,表示产品可以塑颜、可以紧致肌肤、可以燃烧脂肪,但很多时候我看产品说明书,他们都不忘了加上这样几句话,比如‘长期使用后方可看到效果’、‘需要坚持使用若干周方可见效’等。这样的说辞其实让我们也挺无奈的,因为很少有人真的能做到中间毫不间断的使用,毕竟人家已经表示了,需要长期按照说明书使用才能见效,如果最终没有效果,我们也没话说了。”业内人士如是说道。
除此之外,业内人士还表示,很多消费者都有一种心理暗示,总觉得自己在花了大价钱购买了一些塑颜化妆品后,在初期使用阶段时都是有些效果的。“这种效果就是因人而异吧。即便没有效果,你去投诉人家,商家也只会说根据不同人群吸收效果不同。所以消费者还是不要盲目购买这类产品的好,即便买了,也别太把商家宣传的功效当回事。”
“没有一款产品可以起到微整的作用”。专家明确表示,“不论是国际大品牌还是一些走红于网络的小品牌,一些号称可以达到微整效果的基本都涉嫌虚假宣传。目前我国还没有专业的检测部门,法律制度相对不完善,监管不到位,对企业的规范最多就是进行经济上的处罚。但这种处罚相对于虚假宣传带来的收益却很低,所以才会有一些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用不实和虚假广告进行误导欺骗。”吴强表示,“瘦脸”、“微整形”涉嫌误导与欺骗消费者,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广告法》,他希望有关部门能加强监管力度,严肃相关的法律法规,防止商家在发布的广告中将概念偷梁换柱,误导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