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洁,这个曾经年轻的江湖大哥,似乎已经落后于迅猛的时代。
宝洁发展减速,在2012年已经有了迹象。2012年底,宝洁因业绩减退计划全球裁员2%-4%的非制造业部门员工,人数达到8000人,而此时宝洁大中华区销售总裁翟峰也宣布离职。据宝洁今年1月24日前发布财报显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二季度销售222.80亿美元,二季度净利润下跌16%,从去年同期的40.76亿美元跌至34.3亿美元。
“随着中国消费升级以及中产阶层的崛起,中高端尤其是高端市场逐渐成为了宝洁的空白,加上联合利华等老对手的发力、中国本土企业的追赶,加上线上销售的冲击,宝洁正在日渐失去塔尖的江湖地位。”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资深人士对记者分析说。
2月14日,有媒体消息称,宝洁公司正在考虑从现任和离职的高管中挑选候选人,接替现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雷富礼。业绩持续走低的宝洁,希望通过换帅进行逆袭。
中发商业管理集团执行董事、总裁丁浩洲对记者分析说,宝洁此次迅速换帅,主要是在电商的冲击下引入新的管理理念,为下一步新的营销模式深层次的改革做准备,而此时换人必将对企业的发展造成影响。而宝洁中国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没有就此次更换CEO是否是为营销模式的深层改革进行答复。
“如果宝洁不进行营销渠道的改革,在其他企业进行营销改革的情况下,宝洁的价格优势就很难凸显,最终只能等死。”IBM国际商业管理集团副总裁徐耿超对记者直言,并分析称,如果宝洁开通网络推广模式,势必会形成全开放的代理模式,宝洁如若有网店肯定比消费者在二级代理商处价格便宜,此种做法刚好与渠道营销模式背道而驰,直接影响代理商的权益。如果宝洁想变,必将迎来巨大的阵痛,即改变现有的营销模式,同时利润也必然大幅下降。
此次宝洁即将诞生的新的掌舵人,能否冲破传统的渠道营销困局拉动业绩,或许是宝洁在中国市场翻身的唯一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