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管理层的逐步成熟,葛文耀已有意逐步远离一线岗位,对公司运营以及品牌的推广都不再干涉。“你们80后、90后的消费习惯,我怎么会懂?如果现在还由我来管,一定管不好。”葛文耀说。
盈信瑞峰投资管理企业合伙人张峰评价,在长期的摸索中,葛文耀已经如庖丁解牛般找到了独特的管理之道。家化不同于外资公司分别设立营销部门与市场部门的做法,而是将二者放在一起,并在下面按照品牌经理制分为若干品类。正是对品牌有着多年的积累和洞察,家化才得以培养出自己的超级品牌。
一方面说自己老了,另一方面葛文耀本人却花了更多精力去研究创新问题。每年过了年中,葛文耀都会带领管理层开“反思会”,主要是找毛病。2012年通过集体反思,管理层决定砍掉贡献较低增长较慢的品牌,如可采、露美、珂珂等,进而加大对超级品牌佰草集、美加净、六神等的支持。这正源于葛文耀的洞察力,“鸡肋就是嚼之无味,弃之可惜,我要求人事部查看,才发现这几个品牌用了上百人,现在都释放出来了。”
在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编撰的案例《上海家化成功之道》一书中便指出的,上海家化高效率的运营来源于“领袖+精英型”管理团队的支撑。书中如此评价道:“葛文耀不但是企业家,还是领袖型企业家,在战略制定方面,葛文耀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敢的判断力。”而在管理团队方面,葛文耀很重视人才的选拔培养,打造精英团队。
张峰指出,葛文耀终归会离开家化,但以什么方式离开,则会对家化的企业文化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如果不能顺利过渡,会对上海家化的文化产生伤害。白万纲则预言,假如葛文耀被迫离开,管理层必然会经历一轮“清洗”,原有团队会有部分因为不看好自身在家化的发展而离开,而新任掌舵者也会招募自己的人马。
“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信达证券分析师郭荆璞则是另一种态度,在快消领域,人才流动在企业之间相当频繁。“但内斗可能会让家化错失一些原本应该抓住的机遇。”
虽然“退休”一词用在葛文耀身上很体面,但背后并非那么简单。他离开的原因是什么,业内纷纷揣测是平安信托的“逼宫”,究竟是个人选择,还是被逼无奈,无从知晓,但有几个疑问,恐怕是投资者关系最关心的:
一、结局已经板上钉钉?
对于事件的结局,恐怕目前还难以预料,虽然上海家化18日午间再次发布公告称“葛文耀退休已是板上钉钉。”但现在还有第三方第四方没有上场表演:上海国资委和基金。几方态度如何协调,我们只能看戏了。另外葛文耀的辞职申请也还需要董事会的批准。
二、上海家化前景如何?
被誉为上海家化“灵魂”的葛文耀离职,有人把此和当初乔布斯驾鹤西去,苹果每况愈下相比较,称投资企业更重要的是管理者,“上海家化的不确定性将由葛文耀的离开开始”。同时平安的回复可能代表了平安的决心,是坚决要让葛总走,牺牲市值也在所不惜。两者相争,伤在二级市场。
有投资者担心,如果葛文耀辞职后另起炉灶,不排除他当初培养起来的技术骨干会跟随他离开家化,一旦家化核心人员流动,大股东平安即便有资金实力,找到合适的人员,但新员工之间的磨合也是问题,对家化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可以说前景堪忧。
对于葛文耀的离职是否会伤害长期利益?这个问题值得深思。化妆品行业,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故事看得太多了。谨小慎微的葛总,是家化航船的好舵手,希望后来者不要彻底推翻前者,脏水和孩子一起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