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发生了让国人铭记的9·18事件,这个让人黯然的日子,也是民族化妆品品牌发展历程上的转折点。
在抗日战争前,是中国近代民族美妆品牌蓬勃发展的时期。三十年代,“百雀羚”独有的芳香,伴随着阮玲玉、周璇、胡蝶等璀璨巨星引领着一个时代的芳华;双妹代表了那个年代的时尚,成为上海名媛的闺中美颜秘宝;谢馥春风靡东南亚和华人世界……
国货品牌的前途总是与民族命运密不可分的。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由于受到战火影响,长江漕运中断,京杭大运河河道淤塞,国货的销量锐减,国货品牌在战乱中风雨飘摇,黯然退幕。
在往后的时间里,承载着国人希望的国货品牌总是不时地迸发出火花。从友谊雪花膏到百雀羚护肤脂,从紫罗兰香粉到凡士林护手霜,从海鸥洗发膏到美加净发乳……那些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黄底蓝边铁盒子、白瓶子,都是他们努力过的不灭印记。
在2013年“国礼”百雀羚成功强势逆袭之后,人们纷纷思考这些祖母级化妆品的出路在哪里?拿什么复兴国货品牌?
“经典国货隐秘大流行”投票中问到:“当下国货大热,你认为什么是主要原因?”认为国货自身设计和质量就很过硬的占32.77%,认为源于潮流分子对大众化时尚厌倦的占25.21%。当然,国货的复兴看上去很美,但如果“国货回潮”仅仅凭“第一夫人”把百雀羚作为国礼赠送外宾这一桩时尚事件,那么不管曾让百雀羚多么炙手可热,都会很快面临被冷落的窘境。
眼下,中国国内化妆品市场几乎被外国品牌“横行霸道”,不仅花掉了大量的公共财政资金,赚取了国内消费者大量的钱财,赢得了超巨额利润,更为严重的是,由于长期挤压国内产品的生存空间,最终导致了中国企业的生存日益艰难。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在强调消费者要爱国货和多买国货的同时,更应换个视角来思考,我国消费者包括政府为何没像日本、韩国那样在心目中普遍建立起“国货好于洋货”的价值观和以买“国货”为荣的自豪感,惟有把这个问号拉直,才能提高政府以及消费者对国货的信赖,掀起购买国货的热情。
倘若用纯个人的眼光来考量,爱国货是十分必要的,但前提是国货也要爱政府和消费者,换言之,国内企业也要生产出国外企业的产品水准,在这个水平上的基础上再看价格,只要性价比适宜的商品,不愁国内消费者去购买,政府主动地去采购。可如今,假冒伪劣商品充斥着整个国内市场,所以,在我们高喊政府要优先采购国货,消费者要爱国货的同时,企业家们,是否应该争点气,给我们生产出品质优良的产品,有自己国内值得骄傲的民族品牌。否则,国货复兴只会昙花一现。
倘若有一天,国内的消费者漫步在东京、首尔、华盛顿的等国际大都市的街头,发现了路上给过往的行人散发传单,上面写着“救救本土国货,抵制华货”,那么,我们的企业就真得扬眉吐气了!
国货复兴虽然近来被热烈讨论,但是道路并非坦途。企业应该认识到成功的关键在于几下几点,一是品牌需要及时更新和升级,以新的理念研发新的系列产品;二是渠道应转向终端,包括超市、专柜以及电商等;三是需要注重品牌的营销,广告投放不容小觑。总之,在当前日化市场已重新出现国货“身影”的喜人局面下,复兴最终是否能成功,仍取决于国内厂商本身具有多大的实力。
当然,我们也在看到国货品牌正在努力转型。对于力图卷土重来的国货,人们希望这个中华老字号在短暂的“睡眠”之后,犹如苏醒的雄狮,仍显示出勃勃生机,成为名副其实的不老传说。
是中国人的,请自动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