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统的夫妻店、精品日化店,到现在的雅丽洁模式或店主自有模式的店面,化妆品店的面积越来越大,而传统品牌形象柜占用空间大、陈列面积小、不便顾客挑选等弊端业已显现,渐渐失去优势。转型中的传统化妆品店,宁愿舍弃品牌商免费配送的形象背柜,也要引进中岛,用心做精。
随着经济和潮流的发展,化妆品店已经不再是品牌为王的时代,需要有更多的商品进入店中。在七八十平米以下的小店,背柜可陈列商品的空间有限,只能通过中岛区来扩大陈列面;对如今数量渐增的大店而言,自然需要把占据全店大半面积的中岛区摆满做足,以保证坪效。中岛,热了。
时代变了
在一些行业人士看来,最近这3年以来,化妆品店遇到最大的挑战和问题,是客流正在下降。这其中既有新顾客到店的下降,也有老顾客的流失。这下降与如今的竞争业态有很大关联,商超的下沉入侵、电子商务的崛起等等,都对客流造成一定分流。
在这种情况下,再加上租金和人员等经营成本的高额增长,很多店铺的生存遇到很大压力。重负之下,首要解决的就是引客进店的问题,而中岛货架就是引客进店的最佳手段。
“要增加销售额,你想办法提高客单价也可以,但是这种提升幅度是有限的,最直接有效的还是靠客流量推动增长。”有业内认识分析,中岛区陈列的都是些高渗透率的商品,这样的商品同时又具有高回购性,对带动客人进店其实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最核心的问题,没人进店的话他怎么都解决不了问题,所有营销方法都没办法。”
“现在中岛区全都改成这种货架形式,实际就是增加陈列面积,在增加陈列面积的基础上大家各自根据各自的客群、各自店面的特点,去完善商品结构,判断往中岛区放什么东西吸引人。”冰皙一族的范孝卫说,“因为单位面积坪效就摆在眼前,你要能在最合理的范围内陈列最丰富的东西,有最多的视觉概念,如此而已。”
品类来袭
“连60平米以下的中小型店铺,包括精品店也开始重视中岛,只能反映一个问题,他们都开始感受和了解到品类的重要性,以及流通名品对于增加客流的重要性。”业内人士程鲁湘认为,中岛就是随着综合性日化店的兴起而受重视的,因为市场和店铺确实有这个需要。
“原来虽然也有中岛区,但是他们没有很刻意地去有效经营它,这是很大的问题。各种货品也都有,但就是不成系统,不会有意识地去组织相关的商品。”吴志刚发现,现在,几乎所有店铺都逐渐开始强化中岛区,按品类清晰化陈列,会有意识地对品类进行一体化的陈列和管理。
“所有化妆品店都在学习大卖场,学习做得好如家乐福、屈臣氏等等,”冀国群告诉记者,“去这样的店参观学习之后,肯定会更重视中岛以及分类专区。”
程鲁湘认为,某种程度上说,“重视中岛的本质就是重视品类和重视自选”。通过中岛增加了面膜、流通名品、应季商品等很多对顾客有吸引力的品类,从而增加了客流。而中岛开架的自选方式,又顺应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有助于顾客在店里采购更多的商品,提高店铺效益。另一方面,从空间布局的角度来看,科学的中岛及整店布局设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左右消费者的行为,无形中让进店顾客逛得更久,走得更深,顺利把整个店铺逛完。
说到这儿,我们得正视一件事了。近两年被热捧的中岛“公主”,并非什么创新法宝,它其实是零售做到一定程度时,要面临的必然规律。它在零售行业早以有之,相比而言,我们化妆品行业就如同懵懂孩童,正蹒跚学步。
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中岛可以华丽转身,而化妆品店,也还有更多成长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