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以往曝光的新闻,从校车安全问题、营养餐问题、继母虐童事件等等,到现在的校园性侵案件,无不让你我如鲠在喉。为何接二连三的儿童人身安全事件频频曝光?
最高法有关负责人介绍,受经济社会转型、家长和相关机构监护防范意识不高、管理预防措施不健全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当前中国儿童被体罚虐待致伤致残、遭受性侵害的犯罪案件时有发生。
"拿什么保护你们,我们的孩子"成了当前社会上最大的呼声,为此也掀起了社会"校长,开房找我,放过小学生"的"献身"热潮。
据新京报报道,最高法有关负责人表示,最高法今后将通过出台规范性文件、公布典型案例、业务培训等途径,指导各级法院进一步加大对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犯罪的惩治力度,坚持最低限度的容忍、最高限度的保护,该重判的坚决依法重判。
这是来自法律方面的力量,另一方面是来自社会的力量。记者获悉,由广州市妇联属下巾帼社工中心制作的全省首部《宝贝 别害怕》14岁以下女童"防狼手册"即将发布。市妇联主席苏佩表示,该手册首期将印刷1万册,从6月份开始逐步投放到广州市内曾经发生过儿童性侵犯事件的重点区域。
广东省妇联权益部部长杨世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预防儿童性侵除了社会的关注和有关部门的积极行动,更重要的预防措施是家长对孩子早期的防范教育。
言已至此,要保护我们的孩子,一个大致的轮廓便描绘出来,先是完善标准,让任何的违法越轨行为有法可依,继而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以此形成良性循环。而如今我们最大的问题是雷声大、雨点小,一出问题,必有慷慨激昂的表态,一定要从严从重处罚,可真正处罚起来,要么为敷衍舆论而作,要么当事人被处罚后当火速复出了。如此"前硬后软"的做法,显然难以震慑一些对利益的觊觎者,那孩子的安全,也无疑等同于"裸奔"了。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亡则国亡", 一个祖国对待孩子的态度就是这个祖国的未来,这是一个无需重复的常识。当孩子的人身安全问题成为社会的隐患之时,需全方出力,救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