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持续进行,西部地区的经济每年都在快速增长,与之相伴的是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提高和消费习惯的转变。化妆品也不再跟当年的春风一样迟迟不肯跨过玉门关。和西北地区的人、气候一样,西北化妆品市场也有着独特的个性。“不是所有的产品在这里都受欢迎,不是内地卖的好品牌在我们这里就有市场。”新疆美汀化妆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涛说。
客观条件制约产品选择
西北地区的气候干燥、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有着明显的喜好。
“夏天的乌鲁木齐每天早晨7点日出,晚上10点日落,十几个小时的日照下来,补水、防晒是必做的功课。”刘涛告诉《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西北气候干旱,风沙大,做好清洁是第一步,此外像抗皱、美白这类基于西北消费者自身特点,能满足他们最基本需求的产品销得也不错。
另一方面,由于西北地区处于内陆深处,交通不便利,消息相对闭塞,消费者所能获得的产品信息少,与其他地区消费者开始关注深层次护理品不同,西北地区的消费者还在专注于一些基础护理需求。
广州市碧欧特化妆品有限公司品牌总经理郑耿镇告诉《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温碧泉在青海和甘肃市场的销售业绩非常好。青海市场每年的销售回款可以达到2000到3000万左右。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温碧泉的补水定位迎合了西北地区消费者的消费诉求。
即使是同一品类,在不同的地区,消费者需求的特质也不一样。杨胜旺表示,西北市场的产品品类具有明显的地域性,比如南方偏好清爽的膏霜,北方市场更喜欢油性的。
西北市场涵盖着陕西、青海、甘肃、宁夏、新疆、内蒙古等多个省区,除了共同的特性,每个地区也有各自的特点。如果简单以某一地区品类销量来判断哪一类产品更适合西北市场,显得有些宽泛,但就整体而言,气候,环境等客观因素确实是影响这一地区产品的主要因素。
细分品类尚待开发
2012年面膜市场的全面爆发。据统计,国内面膜品牌数量急剧翻了4倍,增加了400%,面膜品牌的广告费用至少增长了100%。
另一边,男性护肤市场也高歌猛进,据高夫男士化妆品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借助产品细分化优势,通过专卖店、化妆品专柜、超市、网购等差异化全渠道布局,它在上半年的净利润增速预计在80%以上。
尽管彩妆、面膜、香水等细分品类在化妆品市场上的份额比重明显增加,但是杨胜旺表示,至少在西北市场,化妆品品类格局未来3到5年内不会发生太大变化,膏霜依旧是商超、专营店的主流产品;今年大热的面膜基于去年开始的“品牌大战”和美即的影响力,会有相应的增长,但比例不应该超过20%;精油虽然有需求,但是消费者的观念还没有完全接受,份额增加不明显,
兰州立德雅兰企业机构总经理李志飞认为,相比较其他地区,西北市场的彩妆整体容量比较小,尤其是撇开BB霜、粉底等有着改变肤色功效的产品。
“西北地区经济不发达,尽管化妆品市场在不断增长,但是仍然需要对消费者进行培养。像当地彩妆市场快速增长的一个原因就是当地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回来后,把这种彩妆意识也给带了回来,自然带动了当地市场。”虹影商贸市场总监王娜认为。
近年来,鉴于国内化妆品局势的变化,西北市场也会受到影响,新兴的一些品类如面膜、精油、香水、彩妆也开始在西北掘金,只是受困于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的僵化,未来这一市场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
品牌盲点或成突破口
杨胜旺说,新疆地区,经济水平落后,地广人少,消费者主要以汉族为主。由于地域面积大,信息就比较闭塞,再加上交通不便利,日化企业进驻的费用就比较高,这对企业的实力是很大的考验。
而西北市场的消费力一直以来是横在外资品牌心头的刺,尽管欧莱雅这类行业巨头已经在其他地区做四五线市场的考察,但对于西北市场,却迟迟不敢采取大行动。
“西北地区消费者的观念还是普遍比较落后的,对于品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电视和当地经销商的宣传。所以,他们对国内一线品牌的认知度更高,但对于国外大品牌就没什么感觉了,还有就是一些主要通过经销商推广的流通品牌。”杨胜旺说。
郑耿镇也表示,温碧泉在西北市场的成功,除了准确定位了产品需求,还有就是他们对这一市场的重视。“比如青海、甘肃地区最初几年都是作为样板市场来打造的,除了厂家支持力度大,我们为了控制市场的秩序,这么多年都没换过这里的代理商。”
而卡姿兰、凯芙兰作为西北市场的彩妆代表,同样源于很少外资品牌竞争,厂家大规模进行推广活动。
杨胜旺认为,当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品牌意识还处于萌发阶段时,市场更易操作,企业和品牌也更好打造自己的形象。
那么这对于本土的一些企业,尤其是已经在西北市场成功抢得第一桶金的品牌,或许是挤掉外资品牌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