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近期一项对49个知名品牌化妆品的测试结果显示:所有化妆品中几乎都“潜伏”着砷、镉、铅、汞等有毒物质。而近日省消协的一份建议更让大家感到失望,省消协表示,现有条件下,要保障化妆品的安全有点难。
漏洞一
化妆品不安全,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是有没有法律法规来管理和保障化妆品的安全呢?
对此,省消协给出的答案是:目前还真无法保障化妆品的安全。因为目前化妆品监管方面仅有的法规是1989年出台的《化妆品监管安全条例》,已经出台20多年,其中许多规定已经难以适应化妆品市场的变化了。
建议如同我国“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将“化妆品卫生”和“化妆品质量”统一为“化妆品安全”,制定统一的《化妆品管理法》。
甚至可以借鉴《食品安全法》,制定一部统一的《化妆品管理法》,实行化妆品许可制度、化妆品风险监测与评估制度、化妆品标准制度、不合格化妆品召回制度等。
漏洞二交叉管理存漏洞
卫生、药监、工商、质监等多个部门都有权对化妆品进行监管,多部门交叉管理难免出现漏洞。
此外,消费者对化妆品知识的匮乏,也让那些不安全的化妆品有机可乘。比如除了化妆品的功能之外,至于化妆品盒子上究竟写的是啥,可能没多少人去关心。
建议确定一个主管部门
多个部门管理,出现问题了,究竟该找哪个部门比较合适呢?消费者也犯晕。为此省消协建议确立一个部门作为主管部门,并建立专门的化妆品监管队伍。此外,省消协也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化妆品时,除了听推销员的推荐之外,最好做一下皮肤测试。
漏洞三无标准检测方法
使用化妆品出现不良反应,究竟是化妆品本身的问题还是消费者体质的问题?因为没有标准的检测方法,这事儿一直有点说不清。
建议建立不良反应监测体系
出现过敏等现象,一旦要维权,因为无法确定是“谁”的问题,事情往往有点难办。
虽然目前《化妆品卫生规范》中规定了1286种禁用物质,但大多数都没有标准的检测方法。因此,省消协建议建立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和化妆品实验室,明确化妆品不良反应以及监测平台,消费者个人和消费者协会都可以将不良反应直接向监测站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