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这天,上海家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家化集团)董事长葛文耀参加上海市经济工作座谈会。会议开始时,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发现葛文耀在座,于是问:今天来开会的企业,各种所有制都有,葛文耀,你们现在算哪种?
“我现在还是国资。未来是混合所有制,民营、外资都有,也有国资的成分,但还没有生效。”葛文耀回答。俞正声接着说:国有、外资、民营都有,你的体制比较好。
葛文耀提及的“没有生效”是指家化集团整体出让协议。就在11月7日,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发布了家化集团100%股权转让的竞价结果,上海平浦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浦投资)以底价51.09亿元中标,历时2个多月的家化集团争夺战,在复星集团、海航商业先后被PK掉后,终有结果。接盘后,由于平安集团混合所有制的背景,家化集团的所有制,也将由原先的“国”字头变成混合所有制。
不过,俞正声这一问,让葛文耀突然意识到自己在国资的日子不多了,作为上世纪80年代就加入上海日化的老国资系统干部,在奋斗了30多年后,他即将离开“国字号”,以后这样的会议,他将不再和很多国企干部“划”在一起,也不再代表国资发表看法。
此刻,葛文耀感情复杂。一方面,他大半辈子为之打拼,取得成绩、获得认可都是在这个系统内,是他把上海家化从一个资产只有400万元的企业做到了现在“作价”70亿元的。而且,他把这家企业做成了国内化妆品行业首家上市企业。在与国际巨头竞争的中国化妆品市场上,上海家化采取差异化的品牌经营战略,创造了“佰草集”、“六神”、“美加净”、“高夫”、“清妃”等诸多中国著名品牌,在众多细分市场上建立了领导地位。
另一方面,国企在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如鲠在喉,让他始终不能全力施展,不能作为纯粹的“企业家”去勾画自己的产业版图,甚至不能完全说了算。
就在经济工作会议的前一天晚上,上海国资委与平浦投资正式签约,转让前者持有的家化集团全部股权。
其实,即便签约这天晚上,还是出了点小插曲:双方在合约的细节上有了分歧,从下午3点争执到晚上9点,互不让步。
葛文耀告诉《中国企业家》,他从香港飞上海,在机场直接赶到签约地点,出面“调停”。
原本,作为被出让的“资产”,他没必要出现在这样的场合。不过,在场每个人都明白,解决这个矛盾,除了他谁也不成。“现在做事情都是由律师来谈,国资委有法律顾问,平安也是律师,这么谈还谈得拢?有些事情根本不可能发生也要写,小的条款也来吵。”葛文耀对法律也懂,学过2年法律,通过了律考。到了现场,他摆平两边的律师,协议签署。至此,外界盛传的“家化争夺战”画上句号。
而对葛文耀来说,剩下的审批工作就是走个流程,在数十位上海国资系统一把手中,他第一个“毕业”。
这一年,他64岁。
家化为何要“卖”?
家化集团的整体改制可谓一波三折。
早在2008年8月,上海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上海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就明确提出,要推动一般竞争性领域国资的调整退出。
意见出台,让葛文耀看到了曙光。从2008年起,三年来,葛文耀多次向上海市委市政府及主管部门陈述意见,申请改制,力争成为上海国资下一阶段改制先行先试的样本。
葛的急迫可以理解。
家化集团一直是上海国资系统中改革步伐比较超前的一家企业,在多年来的操作中,包括对日化集团的吸收合并、管理团队的股权激励等,都开了上海国资系统之先河。而葛文耀本人,因为在日化行业30多年的从业经验,也被充分信任。
从改制操作层面考量,家化集团的人员、资产、债务相对干净,在业内又具有良好口碑。比如,上市公司上海家化(600315.SH)仅有1000人,集团本部员工几十人。“国资员工身份要转换,人均大概16万元。家化集团老总的数量很少,但是还有大概300多人,转换他们的身份大概需要近5000万元左右的费用。你想想有一些大集团,6万、8万人,它要职工身份转换,你能卖多少钱?卖了钱偿还全部成本都不够,所以我成本低。”葛文耀表示。
2009年,国盛集团将家化集团方案向国资委汇报,当时的大致方向和基本途径,即国资彻底退出家化集团。多位战略投资者前来洽谈,但始料未及的是,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年初,上海工业生产出现较大幅度下降,降幅达两位数,这在上海工业发展史上非常罕见。
彼时,家化集团表现抢眼,据年报显示,2008年上海家化化妆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综合毛利水平为51.43%,同比增加了5.72%。不过,由于上海国资整体业绩下滑,此时让渡优质企业多少显得不合时宜。改制方案未有明确答复。
到2010年中,葛文耀终于等不及了。为此,他找到了上海市国资委主任杨国雄。
对于家化集团的去向,葛表示:“家化集团现在是历史上最好的时候,这五年我大概可以投资50亿元,都不需要国家一分钱。我现金流比较好,还可以跟银行贷款,资产比较好。”
有钱投、资产好,意味着家化集团可以做大做强,可以保证税收和就业稳定。不过另一方面,葛文耀向杨国雄提出了要求,他希望给家化集团更多的投资自主权,或者把家化集团划拨到区里面。“为什么放到区里?区里就可以直接对一级政府负责,区里还有财政都可以支持你,但是,市里面我放在国盛集团下面,完全不一样。”葛文耀表示。
早期,家化集团隶属于上海轻工业集团;2006年,随着轻工控股解体,家化集团被划至上海大盛资产有限公司。2008年5月,上海大盛资产与上海盛融投资合并为上海国盛集团,负责“非金融类国资”的整合,家化集团顺势划入国盛集团。
不过,虽然上级主管公司是按照资产管理公司的方式来运行,不负责具体业务,但国资系统中的痼疾仍难以消除。葛文耀向杨国雄讲了两点:首先是国有公司很难按照《公司法》来操作,不管国有股份占多少,所有投资项目仍要走审批流程;不管管理层的贡献多大,按照国资委规定,期权激励的额度仍不能超过工资收入的30%。其次,由于身处国资系统内,公司的法人财产权归属不明晰,保护起来没有手段。
一句话,葛文耀感觉有劲儿使不出。
杨国雄没有同意葛文耀放到区里的建议,他表示,已和上级领导统一过意见,还是放家化集团出去,退出国资系统。“他们主要担心我年纪大了退休以后,旧体制包围家化集团,家化就不行了。”
由此,家化集团改制方向已定,葛文耀的国企生涯进入了倒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