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化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前景可期。近几年,我国日化产业蓬勃发展,齐富路上的化妆品公司越来越多,但面临品牌即将退市的也是大有所在。特别是日化线企业,不少品牌面临着做不下去的尴尬境地。
原因何在?
1、企业老板:本土日化企业发源地为广东,广东日化企业老板多出自潮汕地区和罗定地区。这些品牌现在或是曾经都是国内日化企业的龙头,都有过曾经的辉煌。但是对中国的日化民营企业来说,企业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老板们自己的手中。以上企业的老板们从小接受的文化教育,生活环境,第一桶金的原始积累,周围同行的言行,对他们都有本质的启蒙和影响。这导致了以上企业老板们的心态——以赚钱为第一目的。而不去考虑真正的“品牌”,及该品牌的延续和未来的发展与强大。
2、生产状况:中国本土日化品牌的生产状况,包括原材料的采集、生产研发及设备、厂房、卫生、工人素质与培训、仓储与运输等与国际同行相比还相差甚远,远远没有达到国际或国内相关行业标准。但由于中国的国情使然,所以行业准入门槛太低,没有或是缺乏真正的监控。
3、渠道状况:目前中国日化渠道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渠道特点。以国际及国内几个典型的卖场而言,如:沃尔玛、家乐福、国美、苏宁等,均是有着各种各样名目繁多的费用,如:条码费、人员管理费、店庆费、进场费,这些是明面的,背地里的费举不枚举。这些费用都要分摊到品牌商和供应商的头上,同时又受到国际类似宝洁、联合利华、拜尔斯道夫等旗下相应品牌的冲击,所以企业势必要压缩自身各个方面的成本来疲于应付,最终势必导致国内日化企业在品牌操作各个环节的恶性循环,所以后果可想而知。
4、代理商状况:国内目前较大的日过企业代理商,多是上世纪80年代末或是90年代初白手起家的老板,这些人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和国家政策的宽松,很快的就做大了。但是代理商老板的思想意识、经营思路、用人理念都深深的受着厂家的影响,所以可想而知怎能够把该品牌在本地做强、做透,即使有也是昙花一现,或者目前举步维艰;2000年以后的新兴代理商,他们多经营日化终端店渠道,而非流通或是商超渠道,即使有个别的,也是受到厂家思路等各个方面的制约和限制,难以有大的突破和作为。
5、国内品牌状况:“狼来了”,这句话已经被国内日化同行们喊了多年。但是我们一直没有应对“狼”的很好计策。宝洁、联合利华、强生、德国拜尔斯道夫、法国科蒂等行业大佬们一直在做渠道下沉的工作,他们凭借着企业自身强大的资金实力、研发生产能力、品牌力、及对上游供应商和下游各级客户的压榨,层层侵占着国内日化市场。
综上,首先是国内日化企业自身各个方面的免疫力低下,企业应对突如其来的抗风险能力不强;其次外界的挤压,来势汹汹!
如何做强做大,出路在哪里?
1、中国目前传统几个日化企业的老板,特别是他们的经历已经无法改变,企业经营思路可以变,除非可以完全放权,实行真正的企业式管理,否则没有出路。
2、国家加强日化企业的各个方面的监控力度,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就像曾经的家电行业那样,否则没有出路。
3、重点保住上海家化这个唯一的国有控股企业,其他企业不谈什么反垄断,任其被收购,否则没有出路。
4、期待着新的、有思路、有管理的日化新生代企业家突围迷雾,渐日崛起!否则没有出路。